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552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68 自考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第一章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电力企业及其特点 1. 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独立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商品或劳务满足市场需求并谋求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代表的经济实体。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 2. 企业的特征 一般企业的特征 企业作为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经济来讲,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它运用自己的资产积累一定的生产要素,组成生产经营体系。 2、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通过交换以商品或劳务满足社会要求,为社会提供充足、合格、廉价的商品或劳务服务,并从这种经

2、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中依法纳税,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3、企业具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它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价值,谋求利益,是以盈利为目地的经济组织。企业谋求利益即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企业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现自身目标,它要主动积极的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具有自己的资产,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这是企业进行独立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条件和基础。 5、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既要依法进行,又要有法律保护。它在法律上必须是一个法律主体,具有行使民事权利义务能力和承担民事行为责任的

3、法人企业。这是企业进行独立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条件和基础。 企业的上述特征,反映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本质及其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性质和地位。 电力工业企业的特征: 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 电力工业是电力市场供应直接对应性的基础产业。 电力工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基础产业 电力产品是优质的二次能源产品 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形式 3. 电力企业的种类 发电企业 输电企业 供电企业 电力建设企业 电力修造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1. 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按社会主义市场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 2. 现代企业制

4、度的特征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3.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企业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 科学的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论基础 1. 供给与需求 供给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中,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一个市场价格生产者所愿意出售的物品的数量,称为对应于这一价格的市场供给量。所有可能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之为该商品的供给。 需求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一个市场所有的购买者愿意购买的量,称为对应与这一价格的市场需求量。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需求量。把所有可能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需求。 价格均衡 价格平衡是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应量的

5、价格,叫均衡价格。此时的产量叫均衡产量。 2. 生产与成本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3. 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可代替性 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选择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电力市场 1. 电力市场的概念 定义 电力市场是以电力商品交易为主要的广义市场和狭义市场,他不仅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而且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 电力市场组成要素: 市场主体 市场客体 市场载体 市场价格 市场运行规则 市场监管 2. 电力市场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等价交换原则 3. 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发展情况 国外电力市

6、场的发展状况 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1. 企业管理概述 管理的含义 合理组织和发生产力,合理的维护和协调生产关系,这是管理的双重含义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活动管理的总称。它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企业特点对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以充分运用资源,高效率实现企业的目标,谋求自身发展利益的活动过程。 企业管理系统 2. 企业管理理论体系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3. 企业管理职能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 电力企业组织的形式 1.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独资企业 合伙企

7、业 公司制企业 2. 公司制企业 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又出资者共同出资联合组成的有独立注册资本的,以盈利为目地的法人企业。 公司的特征 公司是依法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联合经营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依照法律进行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公司的类型 无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控股公司 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某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而对其实行控制的公司。 母公司与子公司 母公司是指拥有另一家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对另一家公司实行实际控制的公司。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特殊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的法

8、律特征是: 子公司受母公司的实际控制。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基于股权的占有或控制协议。 母公司、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 总公司与分公司 分公司是与总公司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股份制企业的企业的组织结构 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 3. 电力企业组织形式 国有独资公司 企业集团 股份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1.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含义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经营目标,行使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维护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基础性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企业管理基础

9、工作的作用 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有效的组织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须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为行使企业管理职能提供信息、资料 为改善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推进经济责任制度等,提供客观依据 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基础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向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的基本条件。 3.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科学性 先行性 经常性 群众性 先进性 4.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标准化工作 定额工作 计量工作 信息工作 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职工教育工作 5. 做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1. 电力企业现代化的意义及标志 2.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

10、概述 a)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的概念 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指在现有企业管理水平基础上,运用自然科学、现代技术科学、现代技术科学的成果;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及手段使企业生产经营达到当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具体内容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 b)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c)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主要标志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a)管理思想现代化 b)管理组织现代化 c)管理方法、手段现代化 d)管理人才现代化 e)管理体制现代化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3.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 管理信息系

11、统 a)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 a)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概念 b)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分系统 技术信息分系统 质量管理分系统 生产自动化系统 第二章 电力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力求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有时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12、。 战略与战术、策略、规划、计划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一般来说,战略是企业为达成长期的经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而战术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战略与战术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战略与策略主要是目地与手段的关系。一般来讲,先有战略,后有策略,策略必须服从和服从于战略。例如,企业为达到某一战略目标,在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一般就叫投资策略、技术改造策略、人才培训策略等。 战略是规划和计划的灵魂,规划和计划必须体现既定的战略,因此战略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计划的基础,应当先有战略,再有规划,再订计划,使其成为可以布置、可以检查的具体的行动方案,

13、从这个意义讲,规划和计划又是战略的继续、深入和细化。 2.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 未来性 系统性 竞争性 相对稳定性和应变性 3. 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4. 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类型 发展型 紧缩型 稳定型 5. 制定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步骤 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1. 电力需求预测的概念与种类 电力需求预测的概念和特点 电力需求的预测就是对已有电力用户的未来需求量,以及未来新增用户的需电量做出科学的估计、判断和推断。它有如下特点: 由于电力运用的广泛性,使电力需求预测不像其他行业市场需求预测那样,仅从某些行业或某些方面进行,而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居民生活用电,具有宏观预测的性质。

14、 电力生产与电力 消费的同时性和电能不能电量贮存的特点,是电力需求预测较其他需求预测更为复杂,不仅要预测总的需电量,而且还要预测瞬时需电量,并且还要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用户、不同地区的用户特性。 由于电力建设周期长、耗资大,使电力需求的长期预测尤为重要。如果预测值过低,难以在短期内追加新的电力供应,改变电力不足的情况;如果预测值过高,就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这是电力需求预测又一显著特点。 电力需求预测的种类 电量预测。 负荷预测。 电力需求预测分类 即期预测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长期预测 2. 电力需求预测原则与程序 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 连贯的原则 相关的原则 类推的原则 电力需求预测的一

15、般程序 确定预测目标和任务 广泛收集和分析预测所需的各方面材料 选择预测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预测计算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定和鉴别,预测与实际难以相符,经常会有误差。 3. 电力需求预测的方法 用电单耗法 电力需求弹性系数法 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推断法 电力系统的综合最大负荷 电力系统发电最大负荷 电力发展战略规划 1. 电力战略规划的概念 电力战略规划是电力企业在分析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具体地研究今后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及更长时期内电力工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电力部门发、输、边之间的比例关系,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电力工业布局,燃料动力平衡,电力工业科学技术进步

16、,电力工业经济效果等重大问题,并做出长远的的科学的安排,以指导电力工业的具体实施计划,保证电力工业高速度高经济效果的发展,以便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对电力的需要。 2. 电力战略规划的种类 长远规划 中期规划 近期规划 发源规划 供电规划 送、变、配电设备建设规划 资金规划 3. 电力战略规划的内容 分析电力工业现状并明确存在的问题 a)电力工业发展较快,但电力水平较低,电力市场潜力很大。 b)电力网有较大发展,但电力网结构薄弱, c)水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 d)电力技术装备有很大进步,但仍落后世界先进水平。 e)动力资源的分布与电力用户分布很不协调。 预测需要的发电量

17、、负荷和地区分布 分析能源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 确立电力建设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a)确立建设规模 b)制定电力建设方针 c)规划主电力网网架 d)大中型电厂发电机组的选择 e)制定节能计划 f)提出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要求 g)制定前期工作计划 h)编制各个专业规划 i)投资预测和资金筹措 4. 电力战略规划的编制程序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 1.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技术的含义 技术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围绕特定目地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操作技能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或操作程序方法,以及管理经验和方法,简单的说,技术就是劳动工具和

18、劳动就能的总称。前者是硬技术,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后者是软技术,包括管理经验及一切知识形态的东西在内。技术存在于一切领域之中。 经济的含义 反映生产关系的总和 指国民经济或各部门经济的总称 指社会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 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增收、节支,以及人们日常工作的节约、节省。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2.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技术经济分析的含义 概括的说,技术经济分析是指应用技术经济学科提供的理论与方法,他、对具体的技术方案的实施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以确定其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从各参选的可行方案中选出经济上最佳的方案的一种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的

19、对象 经济问题 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在经济条件下应用于生产的最佳组合。 技术经济分析的应用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如经济技术政策的生产,如技术经济政策的产生,技术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技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分析等,都要应用及经济分析方法。 3. 技术经济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多方案比较原则 可比性原则 动态分析原则 综合利用效益原则 国民经济效益原则 企业经济效益原则 不确定分析原则 综合评价原则 4. 技术经济分析内容 财务

20、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的基础准本工作 进行财务预测 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 确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评价 国民经济分析内容 调整基本数据 计算项目的外部效果 编制现金流量表 编制经济 *流量表 确定经济评价的标准并进行经济效果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分析的主要区别 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效益与费用的计算范围不同 采用的价格指标不同 对待税金、补贴、折旧、国内贷款与还本付息的处理方法不同 需测算的经济指标也有不同 经济性评价的标准不同 5.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 确定分析对象和目标 调查研究 拟定个参与比较的技术方案 确定可行方案 进行可比性检验 建立经济计算式 经济效果指

21、标计算 进行费数量化经济分析 进行十五消耗指标计算分析 进行财务分析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综合评价 确定目标 拟定方案 调查研究 确定可行方案 数据处理 可比性检查 选择评价标准与方法 经济数学模型及计算 国民经济分析 财务分析 实物指标分析 非无量化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综合分析 推荐最佳方案 技术经济分析程序图 资金时间价格原理 1. 资金时间价值基本概念 资金与现金 资金:国民经济个部门中财产和物资的货币表现方式。 现金:可以流动的交换媒介。 利息与利率 利息: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金额同贷款金额的比率,称为利息率(或利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贴现与贴现率 贴现:企业或

22、个人向银行取得贷款的一种形式。 贴现率:按规定的利率计算,在今后的某一规定时间收回或支付的款项的现在价值,称为贴现值 单利与复利 单利:只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利息不再递加入下期本金,借款到期时一次偿还本利的计息方法。 复利:将上期利息加入下期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礼上加礼的利息方法。 现值与终值 现值:动态分析中将基准年以后某一年发生的现金折算到基准年的值,称为现值。 终值:动态分析分析中将基准年以前某一年的现金折算到基准年的值,称为终值 等值与年金 发生在不同时间、数量不等的两笔资金,用同一折算率,按复利折算到基准年,若其价值相等,则该两笔资金互为等值。 年金将一个时期划分若干相等的间隔期

23、,在每个间隔期末收入一个相同数额的资金,这种等额收入现金的方式称为年金方式,这种现金系列称为年金。 2. 资金时间价值概念 资金如果静止不动,其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但资金投入生产或流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量会发生增值,今天一定量的资金将来能获得一个较大数量的资金,额、我们将资金投入经济活动后随时间增值的规律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资金随时间的增值量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劳动者的劳动是资金增值的根源,是资金时间价值的源泉,如果资金不投入经济活动,不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它就不可能增值。 3. 资金时间价值常用计算方法 资金等值概念 所谓资金等值是指发生在不同时间、数额不等的资金可以具有相

24、等的价值。影响资金等值有三个因素:一是金额的大小;二是利率的高低;三是资金发生的时间。 资金等值概念计算方法 4. 应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经济活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可促使有限的资金的到充分的利用 便于考核企业经营的好坏和企业经理的业绩 方便投资决策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1. 经济方案经济评价标准 理论准则 经济效果指标 社会贴现率率指标的意义 a)折算率 从经济分析的意义上讲,i是资金增值能力的一种度量指标。 b)社会折算率 社会折算率的又称社会贴现率或社会折扣率。它是国家为进行投资项目与评价和后评价我饿而规定选用的折算率数值,它反映该时期国家资金所应具有的最低增值能力,是表征国

25、家对该时期资金时间价值的正确估量,是站在国家角度项目投资应达到的收益率标准。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社会折算率数值,合理的社会折算率值,应能使国家资金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国家资金的供求基本平衡。它是有专门部门研究制定的。 c)社会折算率的功能 社会折算率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参数,是国家评价和调控投资活动的重要杠杆之一。其取值的高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折算率的取值直接影响项目可行性判断的结果。取值较高,会使本来可以通过的某些建设项目难于达到这一标准而不获批准,起到控制国家投资规模的作用,从而影响国家积累和消费比例,影响总投资效果和经济发展速度。 取值较低,会

26、使本来不能通过的某些建设项目也达到这一标准而获批准,从而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对资金的缺口进一步加大,也要影响总投资规模的控制参数,但资金紧缺,需要缩小投资规模时,就提高社会折算率。相反,当资金较充裕,需扩大投资规模时,就降低社会折算率。 社会折算率的取值会影响技术方案的优选的排序结果。 2. 技术方案的费用与效益概念及其识别 技术方案的费用与效益概念 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的综合价值货币表现,称为费用。国民经济的费用是指国家技术方案的实施所付出的代价的货币表现,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费用仅指技术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包括投资和经营两部分。国民经济

27、分析中的费用是按影子价格计算的,而财务分析的费用是按预测的市场价格计算的。 投资的概念 技术方案建设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的价值货币表现,称为投资它是项目总造价及固定资产价值的来源。技术方案的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建设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 用于建设、改扩建、购置固定资产及有关工作的资金的总和,称为固定的资金投资。它有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两类。固定资产投资是固定资产价格的来源。 流动资金投资 为技术方案进行正常生产而必须投入的工周转使用的资金,称为固定资金投资。 年产品成本 年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的货币表现,称为产品成本 年经营成本 从年产品成本中

28、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借款利息的剩余部分,为年经营成本。 效益概念 技术方案劳动成果的价值货币表现,称为效益。国民经济分析中的效益是指国家从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获得的利益的价值货币表现。它由按影子价格计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部分组成。财务分析中的效益是指经营项目的企业从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获得的收益。它是按预测市场价格计算的计算方案的直接收益。 财务分析中的费用效益识别 国民经济分析中的费用效益识别 3.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及技术方案的选择 独立方案国民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用的指标 4. 技术方案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财务净现值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资本金利

29、润率 清偿能力分析指标 第四章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 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1. 计划管理的概念 计划管理的定义 计划管理是用计划来组织、领导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控制和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制定改进措施等内容。 计划管理的特征 a)时效性 b)综合性 c)可行性 d)灵活性 2.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是社会化、联合化、集中化大生产的现代化企业,电力企业生产与消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环节协调一致,方能保证电力网安全、经济的运行。上述协调一直是通过计划管理来实现的。另外,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及生产任务是由生产、技术、劳动、

30、财务等各项计划指标组成的,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计划的指导下,只有各项计划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 4.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种类 按计划期分类 按计划内容分类 按管理层次分类 5.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 经营计划 生产计划 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a)人力资源的概念 b)人力资源的作用 c)人才规划与人才培训 企业技术进步计划 a)企业技术进步的概念 所谓企业技术进步是指在生产力中物质技术基础的进化与变革那么企业技术进步也就是说技术知识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状况及效果的进展与改善。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硬技术在企业生产中应用的进展与改善,包括

31、职工生产技能的提高等几个方面的;广义的技术进步除包括硬技术在企业生产中应用的进展和改善外,还包括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的进展与改善,比如政策方针的调整、企业组织与管理体系的变革、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方法的改进、新的经营机制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合理化等等。现在人对技术进步的理解比较倾向于广义的技术进步,可以说一切有利于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效果的改善的技术、方法、手段、政策、体制、制度等都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 b)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企业实现扩大在生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另一种是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以提高投入要素利用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这里的内

32、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实质就是广义的企业技术进步,因此,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主要能够促进企业人、才、物等各种资源要素利用利率的提高。 c)企业技术进步计划的实施与评价 电力企业计划编制方法 1. 综合平衡法 2. 滚动调整法 3. 网络计划法 网络计划法概述 网络图的构成及绘制 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 网络计划技术的运用 第五章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概述 1. 建设项目的概念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是指利用一定的建设资金,经过决策与实施等一系列的程序,形成具有预期功能的或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依据投资目地的不同,可将建设项目分为两大类。 a)基本建设项目 指以扩大生产力为目地的新

33、建、扩建工程项目。 b)技术改造项目 指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治理“三废”、劳动保护等主要目标的改建项目。 建设项目的特点 投资额大 项目的单件性 明确的项目目标 投资风险大 2. 建设程序 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建议书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研究阶段: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建设施工阶段 建设准备 组织施工 生产准备 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竣工阶段应完成的项目的联动试车和竣工验收。 3. 建设项目管理 a)项目建设的管理目标 专业目标 工期目标 费用目标 b)项目计划系统 c)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成本管理 实施进度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 组织管理 合同管理 信息管

34、理 4. 参与项目建设有关各方的关系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1. 经济合同的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的作用 经济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地,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协议。 合同订立的方式 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两阶段招标 d)议标 2. 电力工程施工的招标程序 招标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a)选择招标方式 b)申请招标 c)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主要组成:投标邀请书、投标者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工程图纸、工程量表 招标、投标阶段的工作内容 发布招标信息 资格预审 现成勘察 标前会议 接受投标书 决标成交阶段的

35、工作内容 开标 评标 定标 签订承包合同 3. .施工招标的评标方法 专家评议法 他是有评标委员会预先确定评标指标,如工程报价、合同工期、主要材料消耗、施工方案、工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等项,经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和调查后进行综合评议,最终通过协商和投标和投票,选择各项都比较优良的投标商作为中标的候选人推荐给业主。该方法优点是评议过程简单、评议时间短;缺点是容易产生意见分歧难以统一,而且没有量化评定和比较,科学性较差,一般适应于小的工程项目。 综合评分法 考虑到各项评标指标的内容和单位各不相同,不能简单的进行加减。评标委员会事先根据招标项目特点将评标指标进行分类,各类细分成小项,并确定各类小项的

36、评分标准。如某工程评标的分值划分为:工程报价30分,工期30分,工程质量15分,材料15分,施工组织15分,评分标准确定以后,再对投标书进行分项评审打分,各项统计之和即为该标书的得分。这种定量的评标方法,在评标因素较多和复杂的情况下,可以综合的评定出投标商道德素质情况,所以,该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评审标价法 它是将投标书与招标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底进行比较,劣于招标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底的条款,折成价款加到标价中去,优于招标单位标底的条款也折成条款,从标价中减去,是标价降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把各种要考虑的因素都考虑到标价之中去,所以就更公平合理。 4.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

37、合同的主要内容 基本条款 技术条款 经济条款 双方责任条款 法律条款 工程变更管理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合同执行中难免会出现由于设计改变,施工条件变化、材料替换、图纸错误、恶劣自然条件干扰的情况而引起的工程变更。在项目实施中,工程变更必然会使合同当中的当事人双方责、权、利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对项目实施中工程变更必须严格管理。 工程变更的原因 业主提出的变更 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变更 承包商提出的变更 其他原因的变更 工程变更的控制原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变更 协商一致 的原则 必要变更尽量提前的原则 工程变变更的程序 提出工程变更 审查

38、工程变更 编制工程变更文件 施工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施工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使承包商蒙受损失时向业主提出的索赔要求,或业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对承包商违反合同的行为提出的索赔要求,后者称为反索赔。 a)索赔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作用 保证合同正确实施 是落实和调整施工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 b)索赔处理程序 提出索赔意向通知 资料准备 索赔报告的编写 提交索赔报告 索赔报告的评审 谈判解决 争端的解决 建设项目过程控制 1. 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 建设项目的计划系统 工期计划:建设项目个组成部分及个层次单元的施工时间,以及各工程持续时

39、间,以及个工程建设活动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安排。 成本投资计划 资源计划 其他计划 a)项目工期计划的编制方法。 2. 项目施工的进度与工期管理 施工进度的动态管理 3. 项目施工的技术与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 a)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b)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质量保证体系 a)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的总称。质量保证体系是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管理系统。因此,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必须要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也必须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展开和实施为依据。一个企业只有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它在企业内外起着不同的作用,对内实施质量

40、管理,对外实施外部质量保证。 b)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环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时,首先需要确定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环。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环是指与项目质量有关的、相互作用的全部活动或各个阶段。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内容的质量环,它的质量环包括规划设计阶段、采购阶段、竣工阶段和使用阶段。 c)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组织结构 程序 过程 资源 d)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进行质量管理,衡量组织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描述质量保证体系所谓文件,使得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质量保证体系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和其他质量文件。 e)质量体系的实施 质量体系建立准备 质量体系结构设计

41、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 质量体系实施运行 电力工程施工招标程序 a)招标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选择招标方式 申请招标 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主要组成:投标邀请书、投标者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工程图纸、工程量表 b)招标、投标阶段的工作内容 发布招标信息 资格预审 现成勘察 标前会议 接受投标书 c)决标成交阶段的工作内容 开标 评标 定标 签订承包合同 对施工质量要素影响的控制 a)人的控制 人的控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每一个个体的知识、能力、生理条件、心理状况、质量意识、行为表现、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 b)材料的控制 c)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d)施工方法的控制 e)环境的控制 施工质

42、量动态控制方法 事前控制 过程控制 纠偏控制 4. 项目施工的成本与效益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建筑安装任务所耗费的各种建设项目的总和。施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析其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构成施工项目实体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施工项目而分摊到项目上的管理费用。按成本与施工所完成的工程量的关系分析其构成,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与完成的工程量无关,而变动成本则随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章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概述 1. 生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电

43、力生产活动是电力企业最基本的活动,电力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做出经营决策,制定计划和下达具体生产任务。电力生产管理就是根据这些要求与具体的生产任务来组织生产活动,尽可能优质高效地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对经营决策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执行性的地位,对经营决策起保证作用。 2. 生产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以达到全系统最优为目地,持续地保证对全电网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优质 、合格的电力能源产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用户的需要。这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根本任务。 在电力生产中,遵循以下原则: 贯

44、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安全生产和连续供电 坚持电网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严格按调度指令运行,保证电能产品的质量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及其他可再生利用资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 优化运行方式,改善电网潮流分布,努力提高整个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 搞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费用;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满足国家对生态平衡余环境保护的要求; 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改善电力生产的技术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3. 生产管理的组织和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的组织是 运行,共同作用,完成电能生产供应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任务。 生产组织管理的的具体内容包括

45、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 4. 电力企业发展供电生产管理的特点 保证安全经济发、供电,坚持电力产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电网生产调度的高度集中统一 电网必须有备用 电力供应必须保持高度的可靠性 高度重视技术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和可靠性管理 1. 安全和可靠性管理概述 安全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安全和可靠性管理的关系 2.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运用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PDCA循环,即充分利用计划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一科学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分层

46、法、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控制图、散步图和统计分析表等七种。国内外习惯地称之为“全面管理质量的老七种工具”。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及其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ISO9000与TCQ并不矛盾,他们是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科学。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ISO9000与TCQ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些差异。 原则与认识方面,ISO9000认为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单独一个阶段是形不成最终产品质量的,即产品形成于社会化大 生产的全过程。 TQC认为“全过程”是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有事后检验把关转移到预防的过程上去,树立“下道工序即是用户,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整体理念,不仅要抓设计开发、制造加工,而且把质量管理工作向后延伸,扩大到产品流通、消费,服务到用户。 目的与做法方面,ISO9000的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