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552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学生姓名 班级 课题 学习小组 学科 编制教师 学案编号 使用日期 学生评价 包科领导 教师评价 2.2化学能与电能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

2、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价值观 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学习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学知识与技能 习目标 学法指导 学 习 过 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复习旧知,拓展延伸 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3、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 阅读必修2教材P39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 一次能源,如 流水 、风力、 原煤 、天然气 等。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 二次能源 ,如 电力、 蒸汽 等。 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燃烧 蒸汽 机械能 电能 火电 化学能 热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发电机 (电力) 电能。 原电池 将

4、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家庭科技小制作制作西红柿电池: 材料准备:请同学们准备一个西红柿、两枚5角硬币和两枚1角硬币 实验步骤:洗净准备的水果和硬币,然后将一枚5角硬币和一枚1角硬币平行插入水果中,用舌头同时舔5角硬币和1角硬币边缘,注意舌尖的感觉,并作好记录。然后把两枚5角硬币 1 平行插入水果中,再用舌头舔一舔,注意舌尖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并作好记录。然后阅读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寻找实验中舌尖感觉变化的原因。 资料馆1角硬币材质一般为为铝合金或不锈钢;5角硬币材质一般为钢芯镀铜或铜锌合金。 西红柿等水果中含有酸性电解质溶液,人体能导电。 交流成果前一次舌尖感觉发

5、麻,后一次舌尖没有什么感觉。 二、课上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1.将稀硫酸沿玻璃棒注入培养皿中,然后放入铜片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没有任何变化 2.再放入锌片 实验现象:锌片表面表面有气泡 3.使铜片和锌片直接接触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气泡,而锌片表面的气泡消失 4.将铜片和锌片分开后用导线连接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5.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表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 6. 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一个小灯泡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 说明:可以用原电池提供电能。 三、课上合作交流 微观展示交流讨论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 通过。

6、反应中: 失电子, 得电子。 导线的作用 电子由 流向 ,根据物理学知识,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流由 流向 ,因此铜片为 极,锌片为 极。 H+的移动方向是:由 向 移动 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转变为 归纳小结: 1、原电池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装置。 2、反应原理: 电极 电极 得失电子电子、离子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名称 材料 的粒子 流动方向 电子:不下水 负极 导线 正极 负极 Zn 氧化反应 Zn Zn-2e-= Zn2+ 离子:不上岸 阳离子移正极;阴离子移负极 正极 Cu 2 H + +2e-= H2 还原反应 H + 电池总反应 Zn +2 H +=Zn2+ +

7、H2 2 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在负极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3、电极的判断:负极 正极 提示: 󰀀 从材料上来判断: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作为负极,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 从电子流向来判断: 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从电流的方向来判断: 电流流入的一极为负极,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 从反应类型来判断: 失电子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 得电子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 从反应现象来判断: 不断溶解的一极是负极 有气泡产生或电极质量增重的一极是正极 从离子的移动方向来判断: 一般阴

8、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组一: Zn Zn Zn 陶瓷 Fe Zn Zn C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组二: Fe Cu Fe Cu Fe Cu 酒精 稀硫酸 硫酸铜溶液 组三: Zn Cu Zn Cu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有 归纳小结:构成条件两个 不同 电极 两极插入 电解质 溶液 形成 闭合 回路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设计实用的化学电源 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加快某些反应速率 判断金属活动性 揭密西红柿电池引起舌尖发麻的原因:这表明两个不同的金属片插入西红柿(酸性溶液)里,能够产生电流,而两个同种金

9、属片插入西红柿里,不能产生电流。 化学医馆病例:格林太太开朗、乐观,脸上有着“永恒的微笑”。只是他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堪称世界一流的仪器;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她的病真的就没法治疗?一个化学家的建议解决了她的难题。 学生交流请你以一个化学家的身份为格林太太提出治疗建议。 科学探究必修2P41: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果汁、500mL烧杯 探究方式:先画出原电池设计图,然后动手实验,与同学相互讨论和观摩。 实验设计图 我的难点与疑惑 学生反思 实验现象 结论 作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