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568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 “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 “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 “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

2、是 “酹江月”。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以下简介23个常见的著名词牌及其由来。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于。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官苑撷芳园之名

3、。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风”词句,故名。 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固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浣溪纱”词牌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7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8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

4、和创制。 9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10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11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1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 13. 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

5、秋、腊梅香。 14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15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16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

6、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17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18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

7、或“酹江月”。 19菩萨蛮。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20鹊桥仙。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21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23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