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60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庄子二则》导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6庄子二则导学案26、庄子二则导学案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庄子二则都选自庄子秋水,教学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但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本课的译文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内敛精神,修炼内功。 学习重点 1、能翻译课文。 2、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两则庄子寓言的内容以及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 1、理解两则庄子寓言的内容以及寓言的寓意。 2、体会课文 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东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庄子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作品简介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3、值。其文WY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WY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读准字音 倏沌渻 恃窍 盛气 三、学习混沌之死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南海之帝为倏 为:动词,叫做,称作 倏:极快地,转眼之间。 浑沌:

4、 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如:混沌初开。 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时:常常,时常。 于:在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浑沌待之甚善 待:对待 之:他们 善:友好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谋:商量 报:报答 德:名词,恩,恩情。 此独无有 此:代词,指混沌 独:唯独 2、词类活用 日凿一窍 3、古今异义 浑沌待之甚善 古义:友好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古义:恩,恩情。 今义:善良,品质或言行好 今义:道德,品行,恩惠。 4、特殊句式 南海之帝为倏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1 日凿一窍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译:倏和忽在

5、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去了。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译: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友好。 四、古文今译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

6、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五、 整体感悟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混沌之死的主要内容。 倏和忽为了报答混沌的恩情而为之凿七窍,导致混沌死亡。 2、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浑沌之死。 结构图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浑沌之死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好心办坏事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3、你觉得“倏”、“忽”是怎样的人? 明确:“ 倏、忽”本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做神的名字,意在讽刺二神做

7、事快、不加思考。 六、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七、研讨本文寓意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八、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对客观事物不去做

8、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反而引出坏的结果。 做事快而不加思索,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做事虽出于好心,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办事要看对象,勿把好事办坏事。 2 第二课时 一、学习呆若木鸡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方虚骄而恃气 方:正。 恃:凭着,依靠。鸡已乎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犹应响影 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疾视:怒目而视。 无变:没有反应了。 其德全矣 德:指精神。 异鸡无敢应者 异:别的。 应:应战。 反走:

9、转身逃跑。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 鸡虽有鸣者 虽:即使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一词多义 已 鸡已乎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已无变矣 已:已经 (2)应 犹应响影 应:作出反应。 异鸡无敢应者 应:应战。 4、古今异义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走 古义:逃跑 今义:离开;来往 5、特殊句式 十日而问 省略句 省略主语“王”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译: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译: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10、译: 二、古文今译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纪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三、整体感悟 1、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明确:1

11、虚骄而恃气 2 犹应响影 3疾视而盛气 4已无变矣 2、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本文通过纪渻子为宣王训练斗鸡的故事,揭示了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 4、从这篇文章中你能悟出一些做人或者人生方面的道理吗? 例: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 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

12、上策。 5、请找出本文中的一个成语。 明确:呆若木鸡 6、你知道庄子中还有哪些成语?试举几个。 明确:鹏程万里、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 四、研讨本文寓意 3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五、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对客观事物不去做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反而引出坏的结果。 做事快而不加思索,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做事虽出于好心,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

13、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办事要看对象,勿把好事办坏事。 六、两则短文的写作特点分析 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两则短文均是寓言,都有一定寓意。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WY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

14、这一点。 七、类文阅读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履:踩。踦:y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砉:hu 象声词。 ng合乎。会:音节,节奏。进:超过。硎:xng磨刀石。 1.解释下列字词。 倚:靠 道:道理,事物的规律 间:缝隙 游: 运转 hu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中:zh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2.翻译下列句子。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游刃有余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订鬼。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如: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