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655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第二课 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 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生命的诞生是艰辛的;生命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任何人都要珍爱生命,为家庭、社会添光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与父母交流、模拟怀孕体验,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交流等方法,学生领悟到:生命来之不易,家人、老师、社会给予自己很多关爱。懂得生命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的道理。 通过合作交流等方法,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激之情,增强其对家庭、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并能珍爱生命,积

2、极地面对生活、学习,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二、课前准备: 1听母亲讲述孕育自己时的经历与感受; 2星期天,在自己腹部捆绑一重3-4公斤的物体,并从事正常的其他活动,体验孕妇的辛苦。 3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反映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照片若干张;写出父母关爱自己、令自己感动的两件事及感受。 4小组合作,搜集反映社会群体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典型事例材料、国家和社会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制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背景音乐:“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感谢你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感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把我养大,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师:歌曲表达了人

3、们对父母、老师、亲朋等的感激之心。我们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一个生命从诞生到长大成人,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许多关爱,生命是可贵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 第一框:生命来之不易。 课题:生命来之不易。 教师:上星期我们布置了回家作业,要求听母亲讲述孕育自己时的经历与感受;在自己腹部捆绑一重3-4公斤的物体,并从事正常的其他活动,体验孕妇的辛苦。现在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讲述自己腹部载物并同时进行其他活动的体会,谈谈母亲怀自己的辛苦。 师:十月怀胎的辛苦,一朝分娩的痛楚,对母亲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孕育过程中,为了胎儿的健康,母亲时时处处小心谨慎,饮食起居特别注意。生怕影响了宝宝的

4、健康与聪明。在怀孕前期,母亲要忍受强烈的妊反应,在怀孕后期,母亲的形体改变负载大增,还要从事正常的家务和工作事物,许多母亲因此一生失去美丽的形体。还有一些母亲甚至为新生命的诞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美丽的一跳 某城市居民楼突然着火,火势凶猛封锁了通道。一部分没有来得及撤出的人集中到六楼的一个阳台上。由于街道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围观的人和消防队员在下面干着急。消防队长急中生智,找来大床单展开,自己亲自做示范,从高处向展开的床单中间跳,身体弯曲,臀部先着单子。阳台上的人安全着落,轮到一个穿长风衣的妇女,她一脸的犹豫,地上的人一再鼓励,她还是选择了退让,阳台上的人都安全地跳下了,只剩下她自

5、己。最终她闭上眼睛,头朝下垂直跳下。围观的人说她太笨了。由于冲力太大,头将布单冲破,她的头撞在地上,血肉模糊。原来她是怀有8个月身孕的母亲,她一直在考虑怎样跳才能保护腹中的胎儿不受损伤。人们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跳。 课堂讨论题:为什么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跳? 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父母已经倾注了全部的关爱,把安全留给孩子,把风险留给自己,甚至以自己的死来换孩子的生。人们不再说她笨了,而称之为“最美丽的一跳”。由此可见 1、生命的诞生是艰辛的 :说一说:名字的故事 学生交流自己出生时间、名字来由、及其寓意。 教师:父母用生命孕育了我们,我们承载着家庭

6、、父母的希望。我们一出生,家人就开始为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 我的成长历程 活动说明: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照片,说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可以包括饮食起居的照料、出门前的叮咛、出门后的牵挂、忧愁时的安慰鼓励、生病时的照顾、快乐时的分享等等。 教师引导:我们欢笑,父母也欢笑;我们忧愁,父母也忧愁,在我们的生命中,实际上已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关心、爱护我们的家人。正因为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家庭。 板书2、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 教师引导:父母家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那么我们如何让父母对我们少一点牵挂、多一份放心,少操点心呢? 课堂讨论题:我

7、们怎样孝敬父母、让父母少操点心? 小组讨论后交流。 学生的观点有: 1、学习要自觉、认真,用优良的成绩回报父母。 2、有事外出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告诉父母去向。 3、不能和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人交朋友。 4、不到一些禁止中小学生去的场所。 5、放学后要及时回家,在外逗留时间不要太长。 6、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7、多为父母分忧,从精神上安慰父母、祖父母。 师归纳:虽然我们已是初中生了,自己认为已经长大了,但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所以无论我们变化如何,牵挂是他们心中不变的情结。为了让他们对我们放心,我们时刻要让父母了解三个“W”。 体谅家人小贴士 WHEN:什么时候; WHO:和谁在一

8、起; WHERE: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我们的生命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社会的延续。一个人能长大成人、成才,为之付出的不仅仅是他的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人以及国家和社会。下面我们看一下同学收集的资料。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社会的哪些帮助? :老师教育学生; 医生在为孩子看病的; 保健医在为少儿接种疫苗; 交警护送小朋友过马路的; 食堂师傅在为学生准备午餐的; 园艺师傅在布置校园绿化的; 博物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接待中小学生的;禁毒馆向中小学生开放 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封面图片。还有国家和社会为青少年的学

9、习和生活提供各种良好条件的图片,如现代化的学校建筑、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娱乐场所等。 板书3、生命既属于家庭,也属于社会 议一 议:家庭、学校、社会为什么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与成长? 生:未成年人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会的发展靠我们来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靠我们来建设。 师:家庭、国家以及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都在尽力为我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期盼我们茁壮成长。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呢? 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的回报社会? 学生回答: 1努力学习,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将来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大好基础。

10、2平时多做关心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事情,做一个有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的人。 3假期多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组织伙伴去敬老院献爱心;多参加社会救助活动。 4搞一些发明,让生命活的有价值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雄于地球。 - 梁启超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让学生为父母、老师、同学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写出感受。 2对积极参与资料搜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同学予以表扬和等第评价,并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一个记录。 3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并

11、热情鼓励表现一般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让家长写出学生在家的表现。 附录: 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 感谢你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 感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把我幸苦养大 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教我学文化 才有现在的我在人前还算不差 请原谅当初顽皮的我,不太听你们的话 听说您还留有我从前写的检查、写的检查 感谢我的朋友,是你们拌我长大 没有你们着世界该是多么寂寞可怕 多少次争吵,和忘情的欢笑和多少次的酒后真话 友谊二字包含着多少酸甜苦辣 感谢在人海之中能认识一个你 让我为你疯狂为你牵挂为你痴迷 多少阴差阳错,情人如雨,爱人难寻 感谢上帝把你和我按排在一起 还记得

12、吗? 已忘了吗? 我们的笑,我们的泪 和青春年华 还记得吗? 已忘了吗? 我们爱过的人, 说过的话 和所有心灵的火花。 教学设计说明 1、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享受来自父母、老师、社会的关爱以成习惯,其中部分同学缺少家庭责任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少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报恩之心。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而面临的升学竞争压力又非常激烈,家长、老师的期望值又很高,因而很可能会出现漠视生命的行为。所以,一方面让学生感悟父母、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着家庭、社会的责任,激励他们做一个珍爱生命、有家庭社会责任感的人。 2、本框的教材处理: 、本框内容的知识点简单但教育意义深刻,有些道理在课堂上用语言讲述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所以要达到本框的教学目的,必须在课前让学生做一些必要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真情实感;结合教材要点,拓展延伸,使表面肤浅简单的教学内容得到深化,达到“生命既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和社会,每个人都应该珍爱来之不易的生命”的教育意义。 、为使教学内容生动深刻,采用模拟体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把家庭资源、课本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自身资源结合起来,多方位打开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多元智能。 教学设计 上海嘉一联合中学:遇金娜 指导教师: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唐剑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