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进花果山.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670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走进花果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3 走进花果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3 走进花果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3 走进花果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3 走进花果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 走进花果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走进花果山.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走进花果山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共分八个信息窗来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通过学生问、学生答,教师灵活引导学生分析例中的算理,善于抓信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认识“+”“”,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情感目标:.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能力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对于计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 口算卡片 苹果图片 小棒等 教学方法: 引导法

3、、自主探索法、观察交流法 基本功训练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课时数及课时安排: 共计18课时 来到花果山 2课时 小猴摘桃 2课时 野餐 2课时 野餐结束 2课时 游水帘洞 2课时 小猴分桃 2课时 小猴跳水 2课时 小猴学钓鱼 2课时 回顾与整理 2课时 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看图写数。 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1、 2、 3、 三、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3)排第( ).排第( )。 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第( )。 (4)把右边的三只动物圈起来 四、在4 里填上“”或“”。 15 1

4、34 5 23 0 11 2 24 3 21 五、比一比,填一填。 比多( ), 比少( )。 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 23 30 41 54 00 七、看图列式计算。 (1) (3) (5) 3 30 4 13 42 11 44 (2) (4) (6) 信息窗口一 来到花果山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并能独立或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

5、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从大自然中发现数学问题的习惯。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讨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

6、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感悟新知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会说出以下信息:树上3只猴子,山上2只猴子;左面飞着4只鸟,右面飞着1只鸟;前面2个小朋友,后面3个小朋友;2朵黄花,1朵红花;树上左面有2个桃子,右面有2个桃子。 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猴子多,还是小鸟多?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一共有几只猴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7、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3和2合起来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认识加号。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3+2”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3、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

8、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师:小红有3本书,小明有2本书,他俩一共有几本书? 生列式,说思路。 2第一排有6个学生,现在又来了1个,一共有几个? 生列式。说思路。 3. 师利用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编应用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能找到并介绍给大家吗?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3+2=5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

9、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第一次进行的算理教学。主要教学目的就是理解加法的意义。 青岛版教材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景串教学,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制作了课件,动画出示花果山的情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点。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这副情景图,从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直达教学目标,体会加法运算的意义。 通过用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3=5,然后让学生用这个算式说图意,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从

10、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在情景中让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目光审视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加明确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列完算式3+2=5后,我及时补充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使用学具算出来的,还有的学生是根据前面学习的数的组成,我就注意运用了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课 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交

11、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加法意义,熟练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解决,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有关5以内加法的练习。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学生做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图意,并计算。通过交流进一步

12、体验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题意是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写法。 3、自主练习第3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成口算卡片,经常性地进行口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4、自主练习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5、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分析比较的步骤,再填写。 小朋友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要装进问题口袋吗? 三、教师投影练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做练习,对10以内数的加法进行了巩固,从

13、同学们的表现来看,你们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好地学习其它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第1-4题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2、3+1=4 2+3=5 4、1+4=5 信息窗口二 小猴摘桃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熟练口算5以内数减法。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数的减法。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解决,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

14、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花果山上去看猴子摘桃子,好吗? 出示情境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 一共有几个小猴子? 刚才山上有5只猴子,现在有4只了,有几只摘桃子去了? 山上有4只猴子,山下一只去摘桃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树上原来有5个桃子,

15、猴子从树上摘下3个撞到篮子里,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个桃子?。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 从5里面去掉3,用减法计算。5个桃子,被小猴子摘掉3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5 3= 2 教师边说边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 认识减号。 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

16、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独立尝试解决: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也就是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 4-2=2 、同桌合作解决: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原来岸上有几只?现在还有几只?也就是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没有了用什么表示? 2-2=0 想一想:2-0=? 教师提示: 这个算式表示从几个里去掉了几个?一个也没去掉还减少吗?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2、 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说

17、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四、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基础训练第1、2题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5 3 = 2 读作:5减3等于2 减号 第2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练习10以内数的减法。 能力目标:了解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练习10以内数的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

18、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 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中的虚线框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几个里面去掉几个,最后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完整叙述图的意思,最后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教师补充。 3、自主练习第3题: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减法算式的意思来确定画几个。 、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4、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

19、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5、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在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教师补充。 2、自主练习第6题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俩人拿出算式卡片,一人随意抽出一张,另一人计算卡片上算式的得数。答完后两人再交换角色。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想一想,括号里填几? 6-=4 5-=1 5-=2 3=4- -2=2 -3=3 学生可以先讨论,再完成各题,最后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补充订正。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三、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足。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四、布

20、置作业:基础训练第3-5题。 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减法 6-=4 5-=1 5-=2 3=4- -2=2 -3=3 信息窗口三 野餐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能力目标: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应一心一意,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难点: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

21、学方法: 谈话法、自主探索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都喜欢小猴,是吗?为什么喜欢它呢?可是小猴也有缺点,学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二、新课: 1、出示野餐全景图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可能回答: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

22、几个书包?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一共有几个同学?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想到“要求一共有几个同学,就是把原地站着的5个和又走来的2个合起来”。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5+2=7 2+5=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设计意图:渗透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5、解决: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左边的树上有几个桃子

23、?右边的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讨论:怎样列式?你认为6+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6+0=6,0+6=6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三 、练习巩固: 4+0= 5+2= 6+1= 4+3= 0+4= 2+5= 1+6= 3+4= 四 、课堂小结: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2、4题。 板书设计: 有关6、7的加法 5+2= 6+0= 6+1= 4+2= 2+5= 0+6= 1+6= 2+4=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4、 第2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题目。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爱好。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引导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

25、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练习: 1、教师以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呢?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得数是9,就一定能回家了。”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 小白兔走的是哪一条路,你知道吗? 2、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1+8= 2+7= 3+6= 4+5= 3+4= 8+1= 7+2= 6+3= 5+4= 4+3= 三、强化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看图,并写出算式。并让学生讲一

26、讲,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自主练习第4题:青蛙跳了多么远?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计算。 3、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怎样列式? 讨论:一幅图能列几个算式?你会列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先算得数,然后观察算式和得数,找出规律,练习巩固。 5、自主练习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的意思,再涂色,最后班级交流。 6、自主练习第9题 看图讲数学故事,并从故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 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7、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7题。 板书设计: 有关0的加法 3+4=7 0+6=6 4+3=7 6+0=6 信息窗四 野餐结束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能够准确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2、准确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28、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小朋友野餐,知道了“和”不变的规律,知道了0的加法的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和他们来学习有关于6、7的减法。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图中发生的变化。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还剩几个同学?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3、解决问题。 还剩几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2等于多少呢?小朋友

29、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A:一个一个的数。 B:想6个去掉2个还剩4个。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补充。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说说图中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原来树上有7只小猴子,跳下树5只,还剩几只小猴子?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75。 75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的减 B:可以想

30、7的组成 C:可以想257,所以752,即想加法。 讨论:这几种办法中,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试着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问题。 2师:小红有3本书,小明有4本书,他俩一共有几本书? 生列式,说思路。 3第一排有6个学生,现在又走了1个,还剩几个? 生列式。说思路。 4. 师利用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编应用题。 6.自主练习。43页第2题。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出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7题。 板书设计: 野餐结束 还剩几个同学? 6-2-=4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752 树上还剩几个桃

31、子? 51 第2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6、7的减法,能够准确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情感目标: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对数学充满兴趣。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2、熟练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6、7的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是看数轴填算式。小青蛙跳远的方式进行呈现,从7开始跳,跳了4个格,

32、离起点还有多远,就是从7里面减去4,从而填出结果。 注:和加法呼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自主练习”第5题是看图列算式计算的题目。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将此图与前面信息窗“自主练习”第3题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加深对此类减法题目的理解。 3、“自主练习”第6题是写一写、算一算。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自主练习”第7题和第8题是趣味练习, 很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圈小鱼和小鸡回家的游戏活动,对学过的加减法口算进行练习。 5、“自主练习”第9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交流时总结比较的方法。 6、“自主练习”第10题是

33、看图列式。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画面,弄清图意,明白捞鱼的过程,提出问题,再一步步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7、“自主练习”第11题是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的题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按照给出的提示讲述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再仔细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根据其他信息讲故事。 注:适时提升:刚才大家讲的数学故事,都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都用减法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第1、2题。 板书设计 想一想,写出算式。 7个 信息窗五 游水帘洞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口算和是8、

34、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 能力目标: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8.9的分成和组合,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水帘洞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水帘洞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 板书:游水帘洞 ?个 ?个 6个 二、新授:探索新知。 1、出事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图中发生的变化。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5、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还剩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朵花? 3、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3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A:一个一个的数。 B:想3和5组成8。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补充。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8 比一比:3

36、58和538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数和符号都相同,不同的是3和5的位置交换了。 你还可以说出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 还剩几只小猴子? 说说图2中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原来有8只小猴子,跳进洞里5只,还剩几只小猴子?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85。 85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的减 B:可以想8的组成 C:可以想538,所以853,即想加法。 讨论:这几种办法中,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一共有几朵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

37、算式,试着算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图二式的练习。 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口算练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五、布置作业: 看图写算式。 六、板书设计 游水帘洞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358 538 还剩几只小猴子? 853 一共有几朵花? 549 459 第2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一图四式 能力目标:理解加减法之间的

38、关系。 情感目标: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认识一图四式 教学难点:8.9的分成和组合,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8、9的组成 2、复习8、9的加法 3、复习被减数是8的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看图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试做。并根据第一幅图探索出被减数是9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交流时总结“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自主练习”第4题看图列式。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到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9、。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后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自主练习”第5题口算,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4、“自主练习”第6题一图四式。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并通过观察4个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5、“自主练习”第7题看数轴填算式,前面已经做过两次,这里是把加法和减法放在一起出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自主练习”第8题是看图填未知加数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重点让学生明确: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渗透了代数思想。 7、“自主练习”第9题是“圈一圈、填一填”。这是一道

40、开放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是交流环节,要引导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8、“自主练习”第10题是一幅包含多个信息的情境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和解答、题的基础上,结合学过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括号里填几? 37 68 59 79 61 83 板书设计 37 68 59 79 61 83 信息窗六 小猴分桃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准确

41、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二、导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

42、法。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019 1910 109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 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小结: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

43、,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五、布置作业: 看图写算式 六、板书设计 小猴分桃 9110 1019 1910 1091 第2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有关10的加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练习。第四题只是变换了练习的方式,用踢球的情境呈现,意在调动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