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711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4岁的孩子 敏感期 特点3-4岁关键期帮助 3-4岁关键期帮助 探索事物与精神的关系时期 孩子到了3岁以后,他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他大脑里的一个精神内涵,儿童通过跟物体互动,物体沉淀为精神内容,与孩子在环境中吸收的其它精神内涵合而为一成为孩子精神的那个人。 孩子开始注意到了物质可以代表自己内在的一种想法和情感。孩子在这个时候,他的工作只有目的,他进入工作的时候就有目的。物质在孩子的眼里再也不是物质本身,他的工作主要是探索物质的利用价值,物质可被利用的特质。当一个孩子拿到一个物质的时候,这是个什么东西,是什么材料,什么质量,他可能都没有注意,他拿到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去实现他的愿望。这个时候孩子

2、就不再探索事物表面本质,而是利用这个物体做为一个材料去完成自己的设想,也不将自己的注意投射到感受这个物体上,他的脑子在飞快地设计着那个令他着迷的结果。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进入纯精神的工作。比如说泥巴,他不再象两岁多的孩子,在那里摸泥,抓,拍,在感受泥的本身;三岁多的孩子开始试图把泥巴往树上抹,往墙上抹,看看抹到树上,墙上会怎么样,他们已经开始在感觉泥可以怎么用,三岁半以后开始探索物质可利用的价值。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些孩子还没有养成工作的习惯,如:在家里被照顾得过于精细的孩子;还有家里父母不以工作为引领方向的孩子;再就是在幼儿园里以读、写、算为教学主导的孩子,他们不习惯于动手。如果成人

3、一直用语言、读书等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只喜欢使用大脑而不使用肢体。这样会造成孩子过于信任自己的想法,但想法能否被实施却没有认知。如果偶尔孩子想实践自己的想法,一动手却发现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会放弃实践,更加沉迷于幻想,进而对真实的人类的行为和真实的事物都不太感兴趣,也没有耐心去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孩子在将来会受到打击,因为在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无法被自己实施也无法被别人实施的时候,就会产生1 3-4岁关键期帮助 自己不行,和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自我认知。 探索友情时期 在这同一时期,儿童开始注意友情,注意某一个人跟自己关系很好,注意到人和人之间有一种感情在联接。这种感情让儿童非常沉

4、迷,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非常注意谁跟自己玩谁不跟自己玩,谁是自己的朋友谁不是自己的朋友,并为此产生很多的快乐和烦恼。 无论如何,快乐和烦恼都会为儿童带来对于友谊的热爱和追求,为日后练习进入群体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对友谊的追求,使他们开始了经营友谊的练习,这对于人类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才能获得生存机会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内容。 我们观察,在孩子有意识地追求友情的早期,一般都会自发地使用物质去交换,在这一段时间内,孩子会千方百计在家里寻找她所要追求的那个孩子可能喜欢的物品,带到幼儿园去送给那个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一直会每天都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去送给那个孩子。 有的父母为孩子有这样的行为而

5、感觉到不舒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巴结别人,其实这种巴结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利,是孩子发现物质可以交换来非物质的礼物,并且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开始。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不再用物质交换友谊,会练习用情感交换友谊。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跃儿新书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在孩子把事物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期,我们要注意几个点: 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供孩子选择的多因素的环境,而且这些因素之间要有 自然逻辑,如,为孩子提供了砖就要为他提供可以找到的土和水以及和泥的铲子,并为孩子演示怎样去使用这些工具。孩子可能不会按照你演示的方式去做,但是他会将工具使用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创造之中去。 2 3-4岁关键期帮助

6、如果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你可能会担心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建构有点问题。孩子的群体环境,要各种年龄,各种性格,各种体魄的孩子都有,不要为了怕孩子被欺负,只找年龄,性格,体魄都跟你孩子一样的,那就是为你的孩子发展设制了障碍; 在儿童群体建构中,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来会丧失群体建构,一是没有群体,一个朋友都没有,被群体忽略;二是长期被群体欺负,排斥;所以在孩子社会性能力建构时期,除了自然观察孩子的自然人群结构状态,也需要起一点辅助作用,经常请小朋友串门,扎堆来养孩子; 在孩子因为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不满而大发脾气时,家长最好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和孩子一起发脾气。因为孩子发脾气是有原因的,理解了这个原因也

7、就理解了孩子发脾气,等孩子发完脾气再和孩子一起来讨论令孩子不满的事情实际上是怎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过深的讲有关那方面的知识。如,孩子问你,一颗大树为什么能长得比人高?他因为自己没有长得和树一样高而大发脾气,而你在他发完脾气后却给他讲了一堆有关植物的科学,并讲到了树木的年轮和树干中的虫子,又讲到了啄木鸟,这样你的孩子苦恼可能就更多了,他有可能接下来再一次因为没有啄木鸟而大发脾气,或者因为你不能把树锯开让他看一看年轮而大发脾气,并且使他在看到树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感受树木的生命感而只想到了年轮。这对孩子来说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人类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可惜的事情。 孩子在情感发展过程中会有

8、许多的抱怨和不良情绪,当孩子在你面前抱怨别人 不跟他玩时,或者别人打了他的时候,并不见得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孩子这样说是因为他有可能太注意别人的行为,由于自己的愿望不能达成而产生了抱怨。在亲人面前这样的抱怨会使他感觉到能够获得帮助,这时你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发雷霆或者为那个假想的敌人而生气。第一,与老师沟通看看是否真有这种情况,第二,想尽办法把那个“敌人”请回家来,使他成为你孩子的朋友。如果你的孩子被好朋友抛弃了,他也会很痛苦,这时你只同情他的痛苦就可以了,经历了痛苦之后,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3 3-4岁关键期帮助 再去获得一个新的朋友。建立友谊的技能正是在这种痛苦中成长起来的。这也许是你

9、的孩子将来追求自己所爱的人要用到的技能。在这个时候千万别愤然地把你的孩子领回家去,离开群体。建立友谊的技能就是在这种痛苦中成长起来的,这也许就是孩子将来追求自己所爱的人所需要的技能,他可以去追求到自己的生存机会;如果遇到群体持续欺负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去干预。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跃儿新书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问:快凌晨了,我却睡不着了,因为孩子晚上的一事,不知如何处理 3岁半的女宝宝,昨天傍晚和小朋友上完课,约了一起搭车回家。因为小朋友没有吃晚饭所以先去必胜客吃个比萨。等比萨来了她也没吃几口,我知道实际她也吃不下了,因为晚饭吃的很多,半块都没有吃完,但她表示很想吃别的块上的肉粒,我拒绝了,因为不合

10、适。她也没表示什么,直到对方的孩子吃好,把大半没吃的打包好,一起要回去的时候,她跳了起来说自己没吃饱还要吃,要吃上面的肉。我坚决的不同意,告诉她这次的进餐已经结束了,现在是回家的时间了。她就在餐厅里赖着哭,不肯走。如果是我一个人带她来的,我完全可以再重申过自己的态度后直接走的。可一起来的小朋友的妈妈看她闹的厉害,就顺手把打包的比萨给了她,她居然看着我生气的目光给接下了!我想拒绝,对方妈妈一直在说不要紧的,又怕对方妈妈面子上过不去。一路等车的时候,我一直弯着腰对孩子做着沟通,让她自己去还比萨,下次我们再去点过,可她紧紧的拽着袋子,就是不肯。 我很尴尬,也很难过,3岁多的孩子这么没有自制力,会吵着

11、要别人的东西。最近为了带她累的旧病复发了,非常的累和难控制情绪。到家后我把这些怒气直接发泄到她的身上,很严厉的对她说,你这样讨要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妈妈很生气,现在很晚了,你自己刷牙洗脸后马上上床!一直到睡觉,我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拍着安慰她睡,而是让她自己转过身去睡。她可能因为紧张,开始吃手指,也被我拍掉了。后来就用毛巾4 3-4岁关键期帮助 捂着脸开始哭,要找爸爸。她爸爸是晚上上班的,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早上都是我一个人带她。 我打电话把这件事和她爸爸说了后,她爸爸认为当时就不应该拿,应该直接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走人。不过,这样的话对方的妈妈一定会很尴尬,而和对方我们是一点也不熟的那种,就这样拿了别

12、人的东西。今天她肯定会提出要吃这块比萨了,我不知道如何再去和她沟通,想到“三岁看老”这句老话,真担心以后她长大了性格之中也有会贪小。而我和老公两人一直都是那种宁可别人欠我们,我们也不欠别人的性格。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就很想把比萨当着她的面扔到垃圾箱里。可我想这样只是告诉我很生气,她最多是哭闹,不会起什么样的效果。能不能让她意识到错误?我凭感觉知道这是没有用的,只有硬生生的压着火气。 请教大家孩子的这种性格应该如何引导? 答:看了这个案例,我会很同情那个3岁的孩子。为了使人能够存活下来,大自然设制的6岁以前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因为他们在人群中是最无力使自己肯定能存活下来的。在自然的条件下,如

13、果他们不彻底地为己,人类没有多少能长到成年。所以自然的规律是让人类在年龄越小时,越只能知道自己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一个破玩具和美味的食品是一样的,只要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去获得,这是生命的力量和特征。自然还给儿童一个确保他们能存活下来的规律,就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无限的热爱和他们对父母无限的依恋和爱。不相信这个规律就是不相信自然。破坏这个规律就像破坏自然一样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3岁的孩子先是对不常吃的比萨饼感兴趣,她想获得她感兴趣的东西,这就是儿童的天性。而且3岁的孩子也发展到对物与人的关系的探索时期,一个为了自己天然的发展而尽力的孩子,遇到了将这种发展

14、理解为贪小便宜的母亲,这个孩子将会怎样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其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认为妈妈莫名其妙地5 3-4岁关键期帮助 变得很可怕,一个是认为自己是不被母亲喜欢的孩子,这将会使她一生自卑。妈妈做的不当的地方是: 一、由于自己在不贪别人便宜方面做的不错而自我欣赏,由此很注意女儿这一方面,于是夸大了女儿的行为,并给女儿扣上一顶贪小的帽子。 二、整个过程母亲都没向3岁的女儿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要那块别人的比萨饼上的肉块。我们注意到,实际上这个3岁的女孩已经懂事到等大家都吃完了再要,这对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相当不易,孩子不知用了多大的力量在控制自己,这让人觉得孩子很可怜。 三、母亲在3岁的女儿

15、想吃那块比萨而自己又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照顾自己的脸面时,不应该因为孩子选择跟自己不一样而恨孩子,进而向孩子发泻情绪,而是应该再买一块比萨给孩子带走。其实大家都吃完了,孩子想要余下的,这一点都不丢脸,可这打破了母亲的光荣形象,因而使母亲无法忍受。 四、母亲不该为比萨饼的事而迁怒孩子的其他行为如吃手指等,这让人感觉到这位母亲爱自己的光辉形象胜于爱自己女儿。 温馨提醒 每一个人从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做父母意味着为孩子付出所有应该付出的,无条件地爱孩子,不因为孩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才爱孩子,不因为孩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才爱孩子。应该什么都不为地爱孩子。 为了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的创造,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能快乐生活的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所谓给孩子自由也意味着让孩子具有成为自己的自由。 在制止孩子一些行为时,要让孩子获得经验。我们成人的意图是为了孩子好而制止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好而制止孩子,所以要用帮助孩子的观点使制止的事情成为一起教机,而不是成为自己发泻情绪的机会。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跃儿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