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962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简析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

2、“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

3、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总第15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4、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

5、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三、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看骆驼咀嚼。 看骆驼脱皮毛。 关于铃铛的遐想。 怀念骆驼队。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

6、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

7、问一问。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

8、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五、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总第16课时)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

9、干净一点。 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追问骆驼去处” 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10、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

11、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毡帽、装卸、咀嚼、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课文以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和几个片段,表现了_。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如何理解?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用处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