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功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5038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2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2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2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2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2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功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2功教案学校 : 临清二中 学科 :物理 编写人: 徐俊红 审稿人:王福清 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功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概念服务的,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学生对于F与L同向时功的求解掌握很好。对于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能接受但应用时对各量的物理含义理解不深,另外对功的正负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时通过两个例子提出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做功过程而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然后拓展到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自然进入更深层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2、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2、能力目标 明确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会计算总功,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教学重点难点 功的概念理解及公式W=FLcos的理解应用。 功的适用条件及正负功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班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学时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学生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需重点讲解。 五、教学方法 1.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板书:一、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体会 一下

4、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马拉车前进 起重机吊起重物 2、 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 当你使劲地用力拉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 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 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 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

5、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贡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贡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师: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

6、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原因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帮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 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演示 演示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高度 演示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高度 演示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高度 师: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 师:你们能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

7、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得出: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关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 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才第三次实验时老师做的功

8、。 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 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由于对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是初步的,因而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也是初步的。这节课中只是讲到受力物体得到能量还是失去能量这个程度。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再进一步作出说明。在机械能守恒的物理过程中,有重力做功,地球上的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并没有增加,因而正、负功的意义就不能用能量得失关系去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重力做正功,表示势能向动能转化;重力做负功,表示动能向势能转化,这里的正功、负功不再表示能量得失,而是表示能量转化方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