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5073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2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在学生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应用”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到学习数学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2、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里老师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并认真地实施,力求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掌握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每一位老师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节课中,老师在上课伊始创设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里拿一个气球,前面3个气球上分别写着数字7、14、21,让学生观察

3、,接着把后面4气球上数填完整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设计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识7的乘法口诀所有的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巩固应用这个环节,老师还创设一个富有人文性的古诗情境,告诉学生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让小朋友找找看。学生在这个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

4、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在新授环节,老师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2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已交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浆,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三、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老师让学生根据每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做转转盘游戏等练习,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

5、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

6、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

7、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平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

8、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

9、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3、7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夏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

10、,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中与7有关的话题,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二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总是伴着一定的情境。 本课开始用动画引出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画面,从小矮人过渡到他们手中的气球再到气球上的数字,完成气球的7、14、21、填数

11、活动,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巩固七的乘法口诀,这样的情景创设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口诀并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讨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2、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利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学过,学生已有编口诀的经验,学生已经明白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初步理解了乘法口诀的含义,也尝试过对于乘法口诀的编写。因此课中老师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口诀,并寻找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对于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老师则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只利用上下两句来推算的方法,而是巧妙地联系了5的乘法口诀来推算,把割裂的口诀融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累积性。 三、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

13、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练习中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加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发现和挖掘了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或“包装”,或“开发”,围绕“7”做足了文章,如计算2个星期有多少天,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每个小组有7人,6个小组有多少人等等,通过这样一组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我认为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如果老师的语言

14、再精炼一些,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留给学生,这节课就更锦上添花了。 4、 7的乘法口诀,是继2、3、4、5、6的乘法口诀学习之后的又一节口诀的学习课。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所以这一课学习起来是不太困难的。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师由浅入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听完课后我感触颇多,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三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 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从教师亲切的表情、动听的声音、教学具、课件的精心准备、师生关系等等方面不难看出学生已拥有了一个轻松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 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 从导入部分的歌曲蜗牛和黄鹂鸟带着新鲜

15、活力的音乐元素,引出小鸭、蜗牛饲养场、小鸟要摘葡萄的情境,进入到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叩开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大门。在7的乘法口诀学完后遥相呼应了导入部分的问题。继而在实践应用新知时设计了几道练习,本意是:葡萄快熟了,小瓢虫也想来摘,引出第1个数小瓢虫背上的星的练习,之后第2个练习很自然就摘葡萄,再接下来,果园老人说要考考你,引出第3个练习,最后,动物们玩累了回家喝水去了,带出每天喝多少水的生活小常识,这也是一个健康教育。 三、 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成效个性的过程式,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

16、中老师注意体现了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完成7的乘法口诀学习,使学生初步感觉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一定的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下面我从教学实施、教学细节等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课前整体设计是一体的,但在课堂中巩固练习时几个环节过渡衔接不太自然,显得每道练习相对独立。 2、教师放手不够,也许因为时间关系,有点急,几次打断了孩子的话。 3、数学语言不太严谨。 4、教学难点:57=47+=67-.老师有讲是表示几个几,但这乘法意义渗透得还不深,理解得也不透。 5、介绍记忆口诀方法时有提到数古诗的字数,如果能同时出示一首古诗让学生对照着数或通过数

17、手指等具体的途径会比凭空想着来得快、准,毕竟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强。 “功在课前,利在课中”。“利”包括执教老师本人,当然,更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所以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节课。 5、 听了李老师一节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讲的是编写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并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方法记忆口诀。由李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整体感觉是容量大,速度快,由始至终,一气呵成。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目标突出,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全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8、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的开始,李老师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由几个三角形组成了一条鱼,你发现了什么,并数一数有多少条鱼,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局面。紧扣主题把玩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的开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课堂更活跃,学生更积极。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李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学习程度的成员。在学习新知时,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采用讲、扶、放的教法 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讲、扶、放的方式。讲-一七得七的口诀是边出示七个三角形组成一条鱼的图边问,并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扶-二七十四的口诀,利用又出示了一条鱼图片图,想有几个三角形,学生自己编出口诀。放-依次编出5、6、7的口诀,让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小组合作完成,相互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 4、在练习分层中,充分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特别是拓展练习两次出现向雷锋同志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渗透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值得探讨的是: 在教师讲编写口诀前,是否让学生口算加7一次或者数一数,我们听课者好像听出来的都是学生脱口而出的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