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5112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8)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我公司对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抓住工程的关键,选择合理的对策,制定合理的方案,指导工程进行科学施工,以确保本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工程特点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技术难度大,组织协调难度大,做好组织协调及施工配合十分重要。 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施工的关键是在计划工期内,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投标工程内容。因此,本工程的重点是“两确保”,即确保按期完成全部投标工程;确保本工程经过安全、文明的施工,达到合格等级。 本工程从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考虑,归纳

2、起来有以下几个施工难点: 一、工期紧,高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大 二、施工技术管理控制难度大 第三节 对策选择 我司在综合考虑自身的施工技术、经验及机械设备、资金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多个施工方案并进行筛选、优化,最后确定了以下施工对策: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工程量大,我司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工期保证措施,合理划分施工块段,增加机械、劳动力及周转材料的投入,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我司将针对本工程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者、操作者的身上,抓住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难点,制定严格、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确

3、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对工程施工中已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重点进行检查控制,防患于未然。重点控制内容: 1 路基弹簧 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填上层土时,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土。 填土压实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内。 在填土时要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厘米以下。 将弹簧土翻开晒干、风干至最佳含水量附近时再进行碾压,或将弹簧土挖出换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沙砾、碎石等回填、压实。 用石灰粉或其他固化

4、材料均匀拌入弹簧土中,经一定时间闷料,吸取土中水分,降低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压实。 2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纵向接缝处理、沥青路面裂缝、烂边松散掉渣等 摊铺搭接宽度对沥青路面纵向接缝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严格控制搭接宽度是获得良好纵向接缝的关键措施,冷接缝搭接宽度不超过5cm。下面层纵缝采用人工打线刨齐,上面层纵缝采用切割机切割,人工配合洒水车冲洗干净,在对纵向缝的搭接部分处理时,应避免“多刮”而造成还未碾压就形成接缝两边高程一样或成为一个斜坡,使最终压实达不到要求。此外,避免将多余的混合料抛撒在未压实的热混合料上,改变路表面的纹理结构。 接缝时,先将接缝处由人工涂抹热沥青,沥青要涂抹均匀。沥青由木炭

5、加热。沥青加热推车也可用于清理铁锹,以减少柴油的使用。 对沥青路面层的配合比、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严格控制。 按照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顺序进行碾压,遇雨时暂停沥青面层的施工, 待雨过后且路面水分已排出和蒸发后再进行摊铺,对未经压实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要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过火材料,则不应摊铺,对路边的平 整度控制不低于路中部位的平整度。 3 检查井周围的沉陷 对检查井周围及边角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用可以利用的其他夯具重点进行加强处理。 4 收水井渗漏现象 砖墙抹面应采用1:2水泥砂浆,抹砂浆前应将墙面洒水湿润,残留的砖缝应清除。砂浆内的中砂应过筛,砖材质量

6、必须合格。抹面应分两道工序,先打底后抹光。抹面终凝后,应做好养护,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内外墙抹灰接缝位臵不得在同一截面上,应予错开。墙体与管沟的连接处,应用1:2水泥砂浆抹成45度角的三角接缝。墙体砌筑应做到灰浆饱满,墙体与基础的接触座浆应符合要求,必要时接触的墙内外用砂浆抹成45度的三角接缝。 5、透水砖施工工程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铺装面积大,整体要求高。施工测量控制特别是如何保证透水砖的水平横向、纵向缝,与中轴石材的水平横向、纵向缝相一致,其竖向标高及平整度与中轴石材铺装相协调,测量控制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保证铺装结构的整体透水率在渗透率1mm/s以上,如何保证材料强度、透

7、水率、粘接效果等满足规定要求,是工程的重难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两年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横向裂缝 1、 表现形式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

8、裂。 2、 产生原因 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沥青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现出来。 4.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3、 预防措施 1.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施工中所采用

9、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尽量避免冷接缝。如不能避免,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缝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 3.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厘米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厘米,直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 4.半刚性基层所用的水泥宜为质量稳定旋转窑生产,水泥剂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并且水泥与其他混合料要充分拌和、使之

10、均匀。路用水泥应该按照要求频率到相关部门进行试验检测。 纵向裂缝 1.表现形式 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产生原因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2.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 3.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4.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开裂。 5.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 1.预防措施 1.使用合格材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填筑。 2.旧路加宽或半填半

11、挖路段,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照填土厚度要求逐级进行台阶处理并充分碾压。 3.路基施工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 4.面层施工尽可能采用全幅摊铺,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件,可用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确保混合料热接;分幅摊铺时,上、下面层施工缝应该至少错开15厘米以上。 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 1.超厚回填 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槽填平。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

12、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罐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1.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 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带水回填 1.病害现象及原因 此病害多发生在沟槽回填土中,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即造成填土下陷,危及路面安全。 2.预防措施 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后,再停止降水; 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再分

13、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1.病害现象及原因 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厚度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接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 2.预防措施 1.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米,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围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

14、力夯夯实。 路肩、边坡松软 1.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和边坡碾压不到位或者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或者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2.预防措施 1.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肩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散料,其边坡应预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度,一般应大于1:2; 2.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 3.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4.在路肩外侧,用

15、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200MM; 5.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 边坡过陡 1.病害现象及原因 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即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度,即土质边坡小于1:1.5. 2.预防措施 3.要按照设计边坡坡度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1:1.5。 4.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于1:1.5时,要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 路肩积水 1.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

16、沟槽,或者虽已碾压但未经修整,形成横向反坡。结果造成路面边缘部位积水,积水下渗后使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 2.预防措施 3.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90%,横坡偏差不大于1%。 4.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 5.为防止路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 纵向汇集一处通过边坡沟渠排至路外。 路面平整度差 路面平整度差现象及原因 1.由于底层平整度差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2.摊铺方法不当,使沥青层虚实不一致,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3.料底清除不净,在摊铺的沥青层形成高突、不平整。 预防措施 1.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对分层填筑的底层各层均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

17、提高控制标准。 2.面层的摊铺最好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 施工接缝明显 病害现象及原因 1.接缝歪斜不顺直。在后铺筑沥青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 2.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材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 3.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车行不舒适。后施工路幅的松浦系数未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预防措施 1.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2.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平方米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 3.纵风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