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549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优秀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小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住下。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

2、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孟子,学习他的两篇短文。,导入语,二章,第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疏通文意。3、理清课文思路。4、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走进名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已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游说各国宣扬该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孟子画像,孟子周游列国,孟子晚年

3、著书立说,读准字音,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米粟 亲戚 叛之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管夷吾空乏 法家拂士,s,q,pn,shn,qun,yu,g,w,f,b,读准节奏,译读课文(3示例详见文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上面的文字换成现代汉语怎么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

4、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摆出观点,提挈全文。,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

5、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重点强调“人和”的决定作用。,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前而,表顺接;后而,表转折,却。夫环而攻之:夫f,发语词。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研读课文,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城:城墙。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s):指粮食。多:充足。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研读课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6、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边疆,译读课文(2示例详见文本),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不能只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亲戚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上面的文字换成现代汉语怎么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

7、地域。以:凭,靠。固国:巩固国防。威:威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畔,通“叛”,背叛。之:他,代词。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研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道”是什么关系?,答

8、:“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4、文章“城非.委而去之”句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5、文章“域民不以.兵革之利”句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合作探究,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合作探究:理清本

9、文的论证层次,思想内容: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艺术特色: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小结,孟子语录,拓,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A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仁政C道德伦理,拓,孟子的思想

10、主张,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人伦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1、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拓,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得道”可以理解为“实行仁政”,即得人心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此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2、对于文中的“得道”你是怎样理解的?,拓,例如: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八百万正规军的国民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学 习 目

11、标,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12、/举于/市。,qun,f yu,g,x,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狱官,集市,从,捣土用的杵,初读课文,疏通文义,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连起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示代词,这,使劳累,使饥饿,使动用法,使痛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违背,扰乱,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同“增”,增加,kng,给,初读课文,疏

13、通文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连起来翻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常常,这样以后,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了解,在里面,指国内,同“弼”,辅佐,在外面,指国外,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由于,在,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初读课文,疏通文义,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

14、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灾祸,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连起来翻译,文章思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第二部分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正面)和(反面)第

15、三部分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共同的特点,1、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排比举例,推断归纳,结论,人才,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即特殊论据 一般论据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 举 六 位

16、 名 人 事 例,第三段,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个别),(一般),(客观),(主观),(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词类活用,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古今异义,横,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解释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17、解释为。同,解释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解释为。,衡,梗塞,指不顺,曾,增,增加,忍,韧,坚韧,拂,弼,辅弼,通假字,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多义词,发:发于畎亩(起,指被任用)发于声(发出),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拂士(同“弼”,辅佐,辅弼),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拓展延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18、。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教师寄语,我们都渴望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过于优越的条件往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失去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却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得好:“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名言积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