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6369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ICC护理规范与输血操作规范以及处理规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一、护理规范 成人PICC维护 1. 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2. 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小时更换1次。 3. 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0.9%氯化钠注射液,A-药物注射,S-0.9%氯化钠注射液,H-肝素盐水,根据药液原则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8小时冲管1次;输注脂肪乳、输血等粘稠液体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20ml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10100U/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附加装

2、置容积。 4. 更换敷料时,由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用75%酒精清洁,应距离穿刺点0.5厘米,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 5. 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更换无菌敷料的日期、时间、置管深度和操作者。 6. 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 新生儿PICC维护 1 输液前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2ml脉冲式正压冲管,连接输液器。 2 输液结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ml脉冲式冲管后给予10U/肝素盐水12ml正压封管。 3 间断给药

3、,每次给药后用2ml-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4 输注脂肪乳期间,每68小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12ml正压冲管1次。 二、指导要点 1. 告知患者置入PICC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 2. 指导患者留置PICC期间穿刺部位防水、防牵拉等注意事项。 3. 指导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 4. 指导患者置管手臂不可过度用力,避免提重物、拄拐仗,衣服袖口不可过紧,不可测血压及静脉穿刺。 5. 告知患者避免盆浴、泡浴,淋浴时手臂不可上举。 三、注意事项 1. 护士需要取得PICC操作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独立穿刺。 2. 置管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

4、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者,禁止在此侧手臂置管。 3. 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 4. 新生儿置管后体外导管固定牢固,必要时给予穿刺侧上肢适当约束。 5. 禁止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注射器脉冲式方法冲管。 6. 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7. 常规PICC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8. PICC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辅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贴膜使用情况决定更换频次; 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

5、时立即更换。 9. 新生儿选用1.9frPICC导管,禁止在PICC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严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封管、给药。 10. 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移入体内。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标本采集 (一)根据医生开出的血型检测/输血申请单,在护士站打印患者信息标签,分别贴在 采血试管及血型检测/输血申请单右上角,要求双人核对信息准确后签名。 (二)洗手、准备用物:皮肤消毒用品、采血针具、贴好标签的试管、止血带、锐器收 集盒、弯盘、医疗废物盒、输血申请单。 (三)采集受血者全血标本 1.床边查对.首先核对医嘱本与输血申请单上床号、姓名,再用输血申请单分别与床尾 (头)卡、采血试管标签、

6、患者腕带核对科别、床号、姓名、ID号(住院号)、项目名 称,三处信息完全相符后再次询问患者姓名。 2.静脉穿刺采血。按照输血科要求,使用规定的试管采集标本。 3.向试管内注入血液时再次核对试管信息,并询问患者姓名,查对患者腕带,请患者或 家属确认,如遇危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请家属确认。 4.采血完毕针头放置锐器收集盒内. 5.将血标本分别放置在专用收集容器内,送至输血科。 二、取血 (一)护士按患者信息和输血医嘱填写提血单。 (二)护士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查对提血单与配发血单、血液制品袋上的科别、姓名、 年龄、ID号(住院号)、输血量,献血号、成分号、失效日期、血量、成分名称、血型及交 叉配血试

7、验结果并检查血液质量,核对信息完全相符后签名。 (三)使用专用提血箱运送。取多份血液制品时分袋放置,拿取平稳,避免碰撞、剧烈 震动,以免溶血。 三、输血 (一)治疗室查对。双人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所有项目,确保无误。再次根 据医嘱核对、确定输血量.夕 (二)洗手、准备用物。备皮肤消毒用品、血液制品、输血器、0.9%氯化钠注射液、8 9号头皮针等。 (三)床边查对。双人共同核对配发血单与床尾(头)卡及腕带上受血者的科别、姓名、 功号(住院号)、年龄,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成分号、献血号、血型、成分名称、 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质量,特别要询问患者姓名及血型。 (四)建立静脉通

8、道。用输血器连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穿刺,并输入少量0.9% 氯化钠注射液。 五)输注血液制品。将血液制品接输血器,再次核对输血相关信息并确认无误后输注。 (六)注意事项 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血液制品成分调整输注速度,并严 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血管道。 3.取回的血制品应30分钟输入,不得自行贮血。血液中不能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4.每次续接输注血制品时,必须仔细核对患者信息、配发血单、血袋标签。输注多份血 液制品时做好交接班。 5.对于Rh (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的患者,

9、应在治疗室黑板、护理记录、床尾(头)卡 上明确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6.从急诊科或手术室转往病室及转科的输血患者,护士必须仔细交接配发血单与血制品 标签上的各类项目、剩余血量、取血时间及贮血条件。 7.在治疗室医疗废物存放处,设置标明“血袋”的专用容器存放输血毕血袋.血袋上注 明丢弃时间,并在血袋处理记录单上填写相关内容,24小时后如无输血反应,按感染 性医疗废物处理。 输液(血)反应的处理规范 一、使用的一次性输液(血)器,应由医院相关部门对质量进行检测,合格才能发放科室。 二、输液(血)时,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及无菌操作技术,禁止在血袋中加入任何 药物。 三、输液(血)过程

10、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发现患者出现下列症状时应考虑为 输液(血)反应:畏寒、发冷、寒战、发热、体温38以上(疾病原因除外),恶心、呕吐、 头痛、脉速等。 四、当患者出现输液(血)反应,护士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血),撤下液体瓶或血袋及 输液器,更换其它液体及输液器,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同时立即报告医生。若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积极配合医生或输血科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各项检测。 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医生应及时检查、处置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协同医生做好处置工作。 六、做好病情记录,并注意记录输液(血)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及处理经过。 七、发现患者出现输液(血)反应时,由科室保留输液瓶、输血袋及输液(血)器于无菌 盘内,做核查之用,及时送实物到相关科室检查(液体送药剂科、血标本送输血科)。 八、及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并填好输液(血)反应报告表,填写输液(血) 器批号、液体及血液批号,24小时内送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