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660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SPSS在居民消费水平分析的应用 摘要 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金融危机过后,随着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刺激经济,经济逐渐恢复,但是物价上涨快速,人民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正确地分析消费水平,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生活消费品的提供,也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历年的消费水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间的关系,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K-均值聚类法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四项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区间的消费水平差

2、异。 关键词 消费水平 SPSS K-均值聚类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一、前言 SPSS介绍 SPSS原意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中文译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但是随着SPSS产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深度的增加,SPSS公司已于XX年正式将英文全称更改为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中文叫做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学生于XX年开发的,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之一。SPSS St

3、atistics 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它集数据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它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正是由于该软件强大的功能,能直接读取Excel和DBF数据文件,且界面清晰、直观、易学易用,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 操作技能,对统计分析原理有基本的了解,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和生产服务。 消费概述 1.消费的相关概念与现状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它包括食物、衣服、火车票以及度假等。它是GDP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中,消费是GDP最大的组成部分。在用支出法计算GDP所指的消费是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

4、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的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消费支出

5、 *消费支出指*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目前我国消费结构不合理,其中,家庭消费比重偏低,在占GDP一半左右的消费中间,公共消费的下降比较大。消费结构里面,物质型的消费比较多、服务型的消费比较少,所以可以看出中国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比较低。中国“国内消费占GDP比重”从上世纪XX年代的50%以上降至世纪之交的40%,而在XX年全球经济下滑之前约为36%;美国“国内消费占GDP比重”在20

6、世纪的最后XX年,徘徊在67%左右,从XX年至XX年,该比例又升至72%的空前水平。而我国GDP主要是靠投资和进出品来拉动,金融危机后,出口受阻,*鼓励消费,刺激消费,促进内需。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不断增长,从XX年的184元增长至XX年的8183元,也从另一面反映出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 表1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 年 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7、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全 体 居 民 184 208 238 264 288 316 361 446 497 565 714 788 833 932 1116 1393 1833 2355 2789 3002 3159 3346 3632 3869 4106 4411 4925 5463 6138 7103 8183 绝对数(元) 农 村 居 民 138 159 178 201 223 250 287 349 378 421 509 549 560 602 688 805 1038 1313 1626 1722 1730 1766 1860 1969 2062 210

8、3 2301 2560 2847 3265 3756 城 镇 居 民 405 425 489 521 536 558 618 765 872 998 1311 1466 1596 1840 2262 2924 3852 4931 5532 5823 6109 6405 6850 7113 7387 7901 8679 9410 10423 11904 13526 正确地分析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生活消费品的提供,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收入、消费与GDP的关系存在不协调。消费的增长明显低于GDP的增长。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表明,最终消费增长速度基本与国内生产总

9、值的增长率保持相等。世界银行统计表明,在1960-XX年的XX年中,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的最终消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近乎相等的年均增长率。在我国,1994-XX年,最终消费总额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率为9.7;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0。虽然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比国内生产总值低0.3个百分点,但这个差距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导致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不断加剧。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六五期间平均消费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美国在1951-XX年的XX年中,年均消费率都在

10、80以上,比我国高十几个百分点。因此,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消费的影响因素 政策、经济体制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消费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由*制定计划,凭计划供给,国家分配多少就消费多少,居民的消费超常稳定,且在建国初期,重点在生产建设,故消费水平相对而言较低,为典型的低消费高积累的状况。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放开,工资也相应调整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国家制定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的消费,拉动内需。 观念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提倡节俭的民族,勤俭节约是美好的品德。因此,人们会习惯把钱存进银行,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会贷款

11、消费,也不会借贷消费。特别是中老年人,一方面是由于节俭,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场大病可能会让一个普通的家庭倾家荡产,所以,人们会选择多储蓄。另外,人们同周围人群间的攀比以及同自己过去生活的比较都会对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中所说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 国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 XX年我国人均收入达到3600美元, GDP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收入,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中国人均收入排在全球第124位,位于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XX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

12、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2001-XX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2001-XX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在全国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

13、。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同步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整体经济仍处于较快上升时期,这为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利息率 利率和消费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银行的利率越高,人们就越倾向于推迟消费。最近中央银行两次加息,提高储蓄率,这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物价 物价也是人们消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当物价上涨时,除了一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往往会考虑推迟消费。对于正常商品,如果存在替代品,人们会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商品。发生通货膨胀

14、时,物价飞涨,货币存在银行会发生贬值,人们通常选择提前消费。 其他因素 如储蓄率,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商品的消费存在影响。如地震期间,对食品、衣服和卫生棉等消费需求突然增加,对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正文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本文中所用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 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

15、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图1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消费关系 凯恩斯消费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从图1和图2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但是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大于农村家庭,代表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明显强于农村居民。 图2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消费关系 历年城市农村消费情况比较 历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历年城市农村消费水平对比 Ra

16、tio Statistics for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Average Absolute Group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Overall Mean 2.935 2.747 2.192 2.850 3.056 3.288 3.632 3.711 3.756 3.402 3.382 3.531 3.627 3.683 3.612 3.582 3.757 3.772 3.676 3

17、.661 3.646 3.601 3.414 Median 2.935 2.747 2.192 2.850 3.056 3.288 3.632 3.711 3.756 3.402 3.382 3.531 3.627 3.683 3.612 3.582 3.757 3.772 3.676 3.661 3.646 3.601 3.607 Deviatio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71 Price R

18、elated Differentia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54 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75 Co

19、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dian Center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6% 分析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自从XX年改革开放后,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相差较大,从XX年的2.935到XX年的3.601,从近几年看,差距基本保持在3.6以上,特别是XX年,差距达到了3.772,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农村间的收入差距,即贫富差距在扩大。幸好国家也在努力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对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刺激农村的消费,但还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从根

20、本上解决农村消费水平低的问题。 各地区间消费支出的比较与分析 家庭消费性支出指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支出。出于方便研究,此次比较选择了占总消费支出较大的四类支出。 表3 全国31各省消费支出情况表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 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 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 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Valid N (listwise) N 31 31 31 Minimum

21、 2974.76 749.05 634.94 Maximum 7108.62 3373.19 1748.16 Mean 4105.18 1294.27 1074.71 31 419.59 2874.54 1243.08 31 31 31 1115.66 147.21 324.07 3731.27 950.53 1806.08 1638.29 382.21 691.25 31 62.26 883.35 334.63 31 从表3可以看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花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最大,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平均值为4105.18元,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平均值为1638.29元。恩格尔系

22、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常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我国目前的食物支出比重很大,从数据上也反映出了我国目前人民不富裕的国情。农村居民花费第二多的是居住,而城镇居民则是交通通信。总体来看,我国居民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花在基本生活保障上的支出比较多,用于文化娱乐方面比较少,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居民的收入不高的现实。 表4 各观测量所属类成员表 地区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Cluster 1 2 4 4 4 3 4 4 5 2 1 3 2 4 4 4 Distan

23、ce 463.893 532.098 281.910 476.610 530.912 514.941 317.555 475.497 .000 608.512 516.327 418.937 393.351 503.423 772.633 328.115 地区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Cluster 3 3 1 3 3 3 3 4 3 3 4 4 4 4 4 Distance 356.075 493.426 737.633 310.430 300.276 453.665 182.833 461.25

24、5 381.271 828.995 394.082 394.615 343.200 166.288 386.030 表5 最终的类中心表 Final Cluster Centers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 1 5650.34 2 4876.19 1567.63 1290.16 1620.63 1977.94 517.26 779.02 475.95 Cluster 3 4176.87 1110.62 942.21 983.19 1559.60 269.69 520.88 230.57 4 3343.11 973.65 1000.65 1032.27 1277.65 316.79 592.09 277

25、.25 5 7108.62 3373.19 1646.19 2874.54 3731.27 879.57 1806.08 855.30 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 2436.31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 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 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456.06 2171.83 2546.24 761.75 1262.46 634.41 将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K-均值聚类进行分析,聚类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31个地区分成5类,第一类有3个省市,即北京、浙江和广东三个地区。这一类的类中心8个指标与其他地区相比都较高,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

26、,这三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居民消费支出较多;第二类也有3个地区,包括天津、江苏和福建。这一类的指标值大都在5类中排第三,消费水平也比较高;第三类有10个地区,包括辽宁、安徽、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西藏。这一类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的消费支出也较少,特别是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这两个方面,在所有类中是最低的;第四类有14个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一类的地区大都是中西部省市,各项指标大部分都是最低的,表明这14个地区的人民消费水平很低,也反映出了人民收入低的情况,因此,*要重点加大中西部的发展力度,提高人民的收入。第五类只有一个上海市,各项指标都在5类中排名第一,表明上海消费水平之高,也反映上海地区比较发达,人民比较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