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 断手述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成拳] 断手述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成拳 断手述要天朝在线:大成拳:断手述要断手述要王芗斋前言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大成拳之断手,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大成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要三角弦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故大成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大成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其应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
2、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实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点,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习学大成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用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光天”之谓也。本文所欲阐述者,亦即如何训练人之本能活力,以期达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我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 劲力均整 大成拳断手,最重
3、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着,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着,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点,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是故,技击断手之技,不论主动之发力与被动之接发力,在我则意无定向,无的放矢,方面支撑圆活,突击内战,何处触敌,何处惊炸,既圆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年糕之妙,即在于此。如果力有执破体不均整,
4、则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须知力生有两,两则能一,盖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无吞则吐无以生,吞而不吐,则吞无以成。同理,欲上兜必技整,欲左态必右向,前击之中必有后撑。此即神圆意方,开曲意直也。禽兽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及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后天自觉培养而出者也。人之本能活力,虽先天具有,但由于种种社会应力而减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后天之锻炼,使其恢复而增强,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之此种自然力,即技击断手之资本。此种自然力须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种均整之力,因籍以训练此种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断手时此种活力之表现形式亦会因人而异,形式虽不一,但劲力必须均
5、整不破体,力则无二也。大成拳所运用之力,如炸力、旋力、惯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等,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亦不可能单独使用)。若单独使用,亦达不到均整,且成为局部片面之方法矣。各项力须综合运用,尢须借对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须知各项力都是筋肉收放与精神假想之统一,二者缺一则力不成力矣。此种均整之力,须由桩法育之,由试力体认而得之,再由断手训练而专一之。均整之力是技击之资本,断手乃是其具体之运用。力之发,非点、线、面之力,乃立体之力也,即:立劲、横劲、竖劲三者统一成体者也。故平日操练,不可偏专其一。盖之劲发必以横竖二劲为支撑,则横劲始能定向。同样,竖劲发也必以立横二劲为支撑,则竖劲始能定向,故平日必
6、能练习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我身何处触敌,何处即为向敌突之锋面,三劲成体,六力错综,锋面突出,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断手之操练,须以意求法,而法又须存于无念,出于无意,如是才是可贵也。 三角弦应 大成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大成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可来之手”,善守即善攻也。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叠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故也。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分解彼之集中应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三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大成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
7、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是处之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在各关节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亦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而是斜面迎击,尢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与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须力而逆行,守中寓改。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惊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与三角弹簧力实自活三角出耳。故
8、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焉。如是操练,久之则自能有冲之不散、捶之不开之妙。 单重发力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关键,而步法之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也。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搏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决窍也。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纵力,抽我身劲即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和空灵,刹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框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门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此类也,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逆至彼身也。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致用,紧松互为。争敛松紧之关
9、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发力,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则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稳,坐裆提旋,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的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切记两足不许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线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若鲸之游旋,如
10、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擦拉步之妙也。发力这际,腰与档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己身之平衡,故我须使重心下降,始终下体稳固,上体虚灵。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力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重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重穿档之势,此际我须退步断其手,发力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终放在一条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
11、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二则因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外之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为其临时的重心点,故重心点外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护卫其实际重心之作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再者弹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为一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一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但须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证力之均整,尢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