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056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讲师整理了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解决关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中公教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同属于课程的下位概念,从逻辑学上说,它们在内涵上应该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两者之和应当等于课程概念的外延。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以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学术性的或非学术

2、性的来限定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相容的;如果以教育者的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来区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如果把隐性课程界定为校园文化、未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又超越了课程的内涵。因为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不管是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很难说是显性课程给的或是隐形程中习得的,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整体行为,不可割裂的。任何课程都是有计划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计划,那么它至少不被称为课程,而只能叫做偶然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结果、计划性或存在的环境,在于学生的接受机制和教师的呈现方式上。 就学生的接受机制而言,可以分为有意接受和无意接受两种。对显性课程来说,学生总是意识到自

3、己是在学习什么,明确地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比较强,一般都会采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方式,不断地调节自己以求得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经验。而对隐性课程来说,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也不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不强,一般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各种教育经验,是一种自然的习得过程。但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不管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师影响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无意习得的全部经验,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就教师的呈现方式而言,在显性课程中教师一般都采用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明确是指教育的痕迹极为明显,教师明白自己是在教

4、,学生也明白自己是在学。所谓直接是指教师直截了当地把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应该做些什么,学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等等。所谓外显就是教育双方都能明白地看到教育的过程。而在隐性课程中教师则采用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暗含就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的痕迹不太明显,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哪一方面的教育,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习(教师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教某些东西),也不知道教师在教育自己。所谓间接是指教师不接向学生明示自己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和价值等,而是通过一定的公考资讯早知道、 公考咨询交流、 公考资料获取, 尽在河南中公网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比较转的方式向生传县信息。所谓内隐是指,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看不见的、隐含在某种客体里面的。所以隐性课程可以说是学生在课堂外无意间习得的由教师以特定方式呈现的文化序列。 热门推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更多考试信息欢迎访问河南教师招聘 河南人事考试网 公考资讯早知道、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料获取,尽在河南中公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