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三十六计]杨硕扫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人三十六计]杨硕扫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人三十六计杨硕扫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四美”体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2、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
3、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二、教古诗时,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是能够相通的。 从小学课本中所出现的古诗来看,有不少“诗中有画”的名篇。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诗人着眼于春天,抓住青苔、红杏等景物的特点,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色满园而富于生机的“红杏出墙”图。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
4、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好像是一幅美丽动人、浑然天成的画卷,让人眼前仿佛就立刻出现了满池的荷叶荷花,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的。毕竟诗只是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无形画”,缺少直观性。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还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三、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
5、,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我曾听一位教师讲朱自清的散文绿,这位教师在讲课开始板书时,用绿色粉笔书写了个“绿”字。我以为他的这种对课题的着色很具有艺术性,显得很自然。它能展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联想,而这“联想”正是我们阅读分析绿一课所必需的。这种利用色彩着色课题的还有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师同样可以用红粉笔书写“红”字,而另外的文字则
6、仍可以有白粉笔书写。这时“红”字在课题中就显得醒目,而且这“红”恰恰也是课文所要着重说明的重点。 四、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
7、、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