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少年王勃》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097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少年王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9少年王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9少年王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9少年王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9少年王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少年王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少年王勃》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少年王勃教案9.少年王勃教案 课题 教材9、少年王勃 课时 2 授课人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主要内容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及主题思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想 文章秉承苏教版教材“文包诗”的特色,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溶入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并巧妙地通过对王勃的正面描写和对“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的侧面描写,表现出王勃的“才气”。 简 切入点和少年王勃有什么特点 析 主线问题 语言文字课文三、四

2、自然段 训练点 表达方法文包诗的特点 的领悟 拓展读写 读有关王勃的故事。 资料补充 王勃的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重点强调:督、序二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等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入情入境朗读,体会、想象、抓关键语句品味、补充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2. 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

3、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彩,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 反思及改进措施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 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 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

4、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 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 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 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 2.预设: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呢?由这幅图,你想到哪些有关的 词语来形容王勃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读题。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什 么了解?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少年英才是如何写滕王 阁序的?一起来欣赏他笔

5、下的迷人秋景。 这一设计,让学生直面本课的主人公王勃: 看,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冲击;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认同。从 而使学生对王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要去认识他,探究他。 二、检查预习 1.出示二类字 自己练读;指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生字词语 指2名同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哪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学生交流。 预设:重点学习:“督”学生交流写法,教师补充。 教师田字格范写,生书空。 描红,练习写两个,提醒书写姿势。 4.出示多音字 重 少 都 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读。

6、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王勃的什么事? 2.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写滕王阁序 过渡:那么,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去滕王阁呢?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去滕王阁呢?教师相机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感悟体会“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中,从“听说”感受到都督觉得王勃怎么样? 这一设计抓住“听说”让学生体会到都督请王勃来参加宴会,是想来证实下王勃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有才气。 过渡:王勃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怎么

7、写的,写得怎么样呢? 1.自由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重点句子。 2.读后讨论:王勃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讨论后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预设: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明白写庆贺文章之难,暗示王勃写此文是如何难能可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先讨论王勃在干什么呢?再出示:这

8、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C.指名读这句话。 预设:从“凝望”、“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从“突然回转身来”感受到什么?王勃“胸有成竹”是个什么样子呢既然王勃那么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要说“试试”呢? D.多形式地读“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体会王勃目不转睛地看,情不自禁地构思,诗情大发,不吐不快地激情。 此处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王勃那种主动请缨,一试身手的澎湃激情。 1.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想象

9、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读好这个情境。 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体会诗意,欣赏秋景:多媒体播放课文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 这里着力引导学生品读,比较诗句、文本的语言精妙。引导学生欣赏秋的宁静、壮美、深远。 1.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

10、都督听人读到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预设:讨论:都督为什么拍案叫绝? 为什么称王勃为“奇才”? 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讨论交流: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王勃是个“奇才”。 2.自主搜集王勃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同位互批互改。 2.指名朗读课文,生评价。 二、理解诗意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2.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同位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三、背诵诗句 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诗句。指名背诵

11、,同位检查。 2.默写诗句,同位批改,纠错。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1.搜集并背诵王勃的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读有关王勃的故事。 整个教学设计注意立足语文,把握文本,凸现语文的本真。教学中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读书、感悟、体验、内化等学习语文的过程,获得言语的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五、小练笔 在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之后,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1.同位交流,指名

12、说,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 六、总结作业。 教学反思: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诗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

13、飞。 有关王勃的典故: 一字千金 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滕王阁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

14、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 上

15、元三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