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 勾小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 勾小玉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 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 二、质疑
3、: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 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4、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
4、 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 6、 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
5、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 强调:知=智 读音 zh 8、教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 学生:同桌互相读,评价、画五角星。 9、 教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来效果不错。 教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美妙的动画和音乐中欣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
6、后通过画五角星的办法,肯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师: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离。 日中:中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了。 则:就。 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为:是。 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裁决,判断。 孰:谁,哪个。 汝: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7、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富有智慧啊? 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 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 5、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句子,让学生抢答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师:谁能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先同桌互相讲,再抽学生在班上讲。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注释和
8、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总结和指导,并采用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了巩固。 三、品读课文。 1、 教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2、 教师: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样读课文的呢?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样把课文味道读出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3、 评价:教师:他像吗?哪些地方像?哪里还不像,味道还不够?你 认为应该怎样读?。 4、 教师:谁还愿意读一读 教师:老师再帮帮你,给你配上音乐。 5、 教师:美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全班
9、配乐齐读。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并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的文化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喜爱和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升华拓展。 1、教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5、教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 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收集有关资料。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下课时,老师向学生揭晓自己的真实年龄。 七、 板书 日初 日中 一儿 日初近 日中远 勇于探索 两小儿辩日 一儿 日初远 日中近 学无止境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2、解决文中两个小孩谁对谁错的问题。 3、课外阅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