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221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节日》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案背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 教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 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这一课从总体上叙述了我国民间节日的习俗特色、神话传说等。由于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其教学内容面广量大,而教材只有图和文,仅作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比较单一。六年级学生虽然对此类话题感兴趣,但已知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不甚了解。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凭借教材及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狭窄。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使教材更具体、丰厚、直观,甚至可以跳出教材,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2、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心的能力。 设计思路: 依据社会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三个性: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落实三个到位:社会知识点人人到位,上网操作能力人人到位,人机交互、自我检测人人到位。 学生分析: 1、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不太了解。2、课文中记忆型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吸引力,难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3、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搜索信息,也能利用论坛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些就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我把文中枯燥乏味的“死知识”转变

3、成有声、有色、会动的网页。增加信息量,丰富学习资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并通过相互协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式: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就必须突破课堂局限,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网络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师生互动、综合交流等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

4、学资源合理化、教学技术信息化。使学生在充分的信息化情境中感受信息化,感受信息化的社会。同时初步了解、认识、掌握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日期、由来与习俗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知道我国的民间节日一般都伴随着不同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3懂得民间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真实和热爱生活,乐于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上网浏览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5、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提高学习兴趣。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 2、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媒体: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出示春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 导入新课 1、展示春联: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 2、教师提问:我们一

6、般在庆祝什么传统节日的时候才会贴春联呢? 3、过 渡:只知道节日的名称还不能够算了解这个节日,我们还要了解节日的时间、节日的习俗、节日的由来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课。相信通过网上学习每一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读春联、识别上下联。 出示学习导航,总体把握本课流程。 二、 新课部分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流程。 1、出示学习导航 浏览学习导航。 读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课应掌握的知识我们先来看一下学习导航,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2、出示学习目标 点。 边浏览内容边做记录。 通过浏览网页,使学生知道传统节日的日期、由来及习俗。 请同学们打开网页,点击学习目标,我们来看看这

7、一课有哪些知识需要同学们掌握。谁来给大家读读? 3、 浏览本课知识 出示本课学习内容。 合作完成检测题。 出示本课检测题。 现在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的学习内容,然后打开word文档。通过做检测题,达到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目的。 根据学习目标边浏览边摘录一些你认为重要的知识,把它复制到word文档里。作为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笔记。 4、 合作检测反馈 现在老师可要检验一下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请同学们点击学浏览扩展知识。 出示本课相关扩展知识。 说有关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如:元日 王安石清明杜牧水调歌头苏东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通过浏览扩展知识,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同时也满足学生的求

8、知欲。 习检测,这里面一共有六关,遇到不会的可以查看你刚才摘录的学习笔记。 5下面的对联适合哪个行业? 大地回春锦绣河山添新貌 万象更新风流人物数今朝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远求海内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6讨论: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不少西方节日也随之传到中国,例如圣诞节、愚人节,作为中国人的你,更愿意过什么节日? 7小结 节日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氛围下生活,种种民俗、节日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经

9、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5、 浏览扩展知识 闯关成功的同学现在可以点击更多知识增加知识量,也可以再练习一遍巩固所学的知识。 6、 师生互动交流: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就促进了民族的团结,是团结友爱多民族大家庭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礼仪习俗。而这些礼仪习俗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时候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就留下了大量的描写节日的诗词,你能说说吗? 三、本课总结:像这种描写节日的诗词还有许多,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继

10、续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声、色、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而迅速便捷的网上学习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成为可能。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由最初的稍稍不适应到后来不局限于现有的学习资料,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方法、方式,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学生都从中获取了知识,增

11、加了实践经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逐渐释放了自身潜在的能力。从部分学生的身上也暴露了三个问题:一、缺少主动与人交流、协作的意识;二、缺少独立钻研的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问老师、问同学,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老师指到哪学到哪,不敢越雷池一步;三、自学意识不强,还是习惯老师传统的讲授,从老师那里获取定论式的知识。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不断实践中继续研究探索。从教师角度来说,网络课对老师在自身的软硬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层次上及驾驭、把握课堂的能力上的要求也更高。上了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寓趣于教的全过程,竭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的境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了虚拟网站,以有意义的任务为驱动,让学生漫步于网络的殿堂,自主、合作充满乐趣的学。真可谓:“自主+合作”趣味多多,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