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274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二氧化碳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

2、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

3、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归纳、指导分析、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 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 教学用品: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

5、、紫色石蕊溶液、水、氢氧化钠溶液、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烧杯、集气瓶1个、导气管、双孔塞、酒精灯、2个矿泉水瓶、2个试管、镊子、试管夹、木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以供探播放动画“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比空气大。 因。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用。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学生描述

6、现象,解释原程,先猜想,而后的密度比空气大? 因。 假设,近而实验,引导请同学们把集气瓶中的二氧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推出结论。培养学化碳倒入装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瓶是正放在台面的;二生对科学探究的观察现象。 氧化碳可以灭火等。 情感。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2、培养学生的观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察能力和表达能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都能够分析出原因。利力。 让学生了解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指导学生探究二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课本P117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性质,学会观察分页表格。 板书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物理

7、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 培养学生获得知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析实验现象。 气味。 进一步加深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知识点。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识的能力和相互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矿泉水瓶的外形变瘪 合作的学习能力。 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讨论分析矿泉水瓶关注知识获得的振荡。 子变瘪的原因。 过程。 总结瓶子变瘪一定是里面的一部 分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了,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于水,使瓶内气

8、压减压减小。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的体小。 积比是1:1。增大压强会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 板书能溶于水 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 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取适量紫色石蕊溶液于试管 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后,加热。 讲解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 成红色。 CO2+H2O=H2CO3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得出结论。 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板书2 CO2与水反应

9、CO2+H2O=H2CO3 H2CO3=H2O+CO2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的探究,初步让色 学生学习对比实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验的理念和方法。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溶液石蕊变红 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 信息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色 成红色。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色石蕊变红 的小花喷洒水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总结归纳的能力。 3.把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色 气瓶中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化碳的集气瓶中,吹风机烘干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引导酸能使紫

10、色石蕊变红,而二氧色,红花变回紫色。 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会变红呢? 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取适量紫色石蕊溶液于试管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辨析检验二氧化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碳的方法。 浊。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讲解二氧化碳能与

11、澄清石灰水中得出结论 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板书3 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验 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瓶子变瘪,而且比溶于 中倒入约15ml的5%氢氧化钠溶液。水的更瘪。 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讲解二氧化碳在氢氧化钠中比在水中,溶解能力更强,可用于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板书4 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吸收 引导前面我们分析了气态二氧化 碳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观察描述干冰周围有 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大量白雾。 “干冰”。下面我们了解干冰的性质。 展示干冰 介绍

12、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 体,在常压和-785时升华,升华 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 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 起形成雾。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 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 样形成的。 设问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请你 根据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 有关用途。 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用途 引导学生结合二氧化梳理二氧化碳的碳的性质,分析其用途 用途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 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灭火: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 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它来灭火。 光合作用的原料。 气体肥料。 化工原料: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能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 料。 了解温

13、室效应引 过渡二氧化碳的用途这么大,它 对我们的人体,生活和环境有没有负 面影响呢? 介绍温室效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 稳定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 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 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 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 应”。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 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C 。 学生发言 温室效应的危害 1全球温度升高,起的原因以及防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止措施 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融化,海平面升高,淹 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全球没许多城市。 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 2现在温带的农 面升高

14、,淹没许多城市。土地沙漠化,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 农业减产。 升高,蒸发加强,气候让学生了解性质讨论谈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干旱,土地沙漠决定用途的观点。 及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应采化,农业减产。 取什么措施。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3防止温室效应 进一步增强,可采取以 签订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下措施:节约能源,减 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 议,并执行。 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培养学生关注社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利用太阳能、风能、地会和环境,关注温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热等;大力植树造林,室效应。 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严禁乱砍滥

15、伐森林等。 乱砍滥伐森林等。 每人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 生活。 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并能用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又分析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了解了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3. 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验CO2 4. 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吸收CO2 用途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灭火: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它来灭火。 光合作用的原料。 气体肥料。 化工原料: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能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