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28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9.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荫山房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壹 中国古典园林概况与分类贰 岭南园林 1.分类 2.特点叁 赏析余荫山房 1.来历 2.布局 3.造园特点 4.局部赏析 5.细节赏析 6.余荫山房“藏起来的那些事”肆 评价与小结,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中国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精华,融合我国叠山理水、建筑艺术、花草栽培以及文学绘画艺术为一体。在波光岚影中掩映着亭台楼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水必曲,园必隔”,把园与住宅利

2、用水和庭院的分隔方式结合在一起,是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艺术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别具一格,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其中意境说在中国艺术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早已成为艺术创作与评论的主导思想之一。而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所要企及的最高境界之一。,一、园林概况,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园林分类,二、岭南园林1.分类 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潮汕、东莞、番禺、广州等地,以宅园为主。终年常绿,又多河川,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风光特点,造园条

3、件十分优越。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结合,其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花木种植颇广,它们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绚烂精巧。现存岭南园林,有著名的广东佛山的梁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岭南四大名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岭南园林,1、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的九曜园中,九石是刘王命犯人从江南的太湖、灵璧和三江购得的。而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4、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2、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3、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5、。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特征。各个园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东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园以它砌门,五公祠以它堆山。福建园林以礁石、塑鼓石为山水特征,以起翘正脊、海波脊尾为建筑特征,正脊龙雕、鱼草山花和石刻石雕为装饰特征。台湾园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为山水特征,以闽南建筑为建筑特征,以平顶拱桥为桥特征,以灰塑或砖雕瓜果器具漏窗为装饰特征。,2.特点 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既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

6、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建筑高而宽敞、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内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1)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

7、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此外,岭南人远离北方的政治中心。所谓天高皇帝远,岭南园林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叛性。例如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等。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岭南文化还有一定的远儒性。这一点从品味上看可以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但这就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岭南文化更有着一定的开放

8、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在园林方面表现于古典园林中大量用现代化的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天壤之别。,(2)造园特点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3)空间特点 岭南庭园是

9、一种以建筑围合的庭园空间,在岭南庭园或庭院中,围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四合院形式的庭院,多出现在岭南一些较为正规的建筑组群里,如府衙官邸、寺院道观、祠堂书院等。除了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它一些组合方式。如用墙垣与建筑物结合围成庭院,东莞可园的壶中园小院,就是三面建筑物一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岭南庭园在布局上多具有地方的特点。如番禺余荫山房采用几何图案形的平面布局;东莞可园则运用“连房广厦”的布置,建筑成组成群地围合着一个大庭园。,三、赏析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10、,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1.来历 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又因这坐园林地处偏僻的岗地之下,故唤“山房”,以示谦逊。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年园主人

11、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南面更立一园,名瑜园,俗称小姐楼,清晖园的小姐楼一样为两层的船厅,其布局更加巧妙,建筑更加紧凑。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居的地方,取个较为朴素的名字以示清高。,2.布局 余荫山房是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的典型。全园以一条游廊拱桥分为东、西两部分,桥用石砌,池水通过拱形桥洞将东西联贯,水面占全园较大面积。西半部分以一个方形水池为中心,池北的正厅“深柳堂”,与隔水相望的“临池别馆”相对应,形成西部分的南北中轴线。西庭为方塘水庭,所有建筑和组景都同方塘平行,呈方形构图。东庭为八角形水庭,八角形水厅居于八角形水塘的中央,庭内桥、廊、小路,都采取同八角形周边成

12、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园内两庭并列,纵贯轴线,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布局,这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较罕见。,3.造园特点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 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 身于“波暖尘香”之中。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弹丸之地,把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提、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入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好一

13、个曲径幽深。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浓郁,真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下雨天是赏园最佳时间,那浠浠沥沥的小雨洒在碧绿的睡莲塘 中,在深绿的莲叶上滚着,在淡绿的睡莲花瓣上沾着,满园都是淡淡的睡莲香气,几条硕大的红色锦鲤在花间穿行,周围都是如绿云般的竹叶在雨中沙沙地响着。,入口稍息“起”,临池别馆吟诗作对“承”,跨绿廊桥“转”,庭院深深日常起居“隐”,玲珑水榭八面观景“合”,【一门二门】进入余荫山房的一门,往右穿过圆拱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寿”字砖雕,其次是夹墙中的一排竹子,这就是“夹墙翠竹”。在番禺的这个不足3亩的余荫山房内又如何设置竹丛呢?园主人为此想出一个

14、因地制宜的办法,就是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这样一来,既不占用庭园的面积,又能控制它的生长蔓延,兼且可以拂挡园外的尘嚣,一举三得。二门的对联是园主人邬燕天亲自题写的,“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红色的木板,黑色的篆书,将园名巧妙地嵌入联中,正好描绘出这座名园的特色。进入二门,就可以看到一道30米长的廊桥。,4.局部赏析,【临池别馆】穿过门厅,就来到临池别馆。临池别馆在荷花水池的南边,原是园主人写诗作画的书斋,门前有一幅对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xia),回廊宜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在夏天的夜晚,主人时而泼墨挥毫,时而凭栏远眺,随风送来阵阵荷花清香,令人迷醉。,【廊拱桥】穿过临池

15、别馆,在莲池之上,横卧一座小虹桥,虹桥娇小玲珑,全长只有30米,但它把桥、廊、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十分精致。它不仅是贯通莲池两岸的桥梁,还是贯穿全园景色的主线。夏天荷花盛开,锦鲤涌涌,繁夏的气息是很浓郁的。据说莲池的水与园外的河流相通,每到端阳佳节,也是荷花盛开的时候,龙舟水满,池水刚好涨到桥孔正中,桥孔与倒影上下刚好形成一个正圆。在月朗风高的晚上,月影与桥影相偕成趣,加上周围的景物,便构成一幅完美的画,成为余荫山房的又一景“虹桥印月”,它既是本园特色的代表,又是余荫山房的形象标记。,【深柳堂】过了虹桥,穿越廊径,走不远就是花园的主体建筑“深柳堂”。深柳堂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取名自唐诗“闲门向

16、山路,深柳读书堂”。是昔日园主会客读书之所。堂前左右两旁的石柱,分别缠着炮仗花树和古藤,枝叶茂盛,花开时宛如红雨一片,衬托着古色古香的深柳堂。堂前楹联是:“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履,旧雨同来,今雨同来。”深柳堂面阔三间,有宽敞明亮的厅堂、书斋、和卧室。厅堂里有一幅长4米的樟木板,上面刻着有清咸丰帝封赠园主人的祖父母、父母及其本人和妻室三代的圣旨。堂内还有32幅木扇格子,是木雕中的精品。中厅有两幅大型的花鸟挂落,全用紫檀木双面雕成,名为:松鹤延年”、“松鼠菩提”。图案精致优美,栩栩如生。另外,在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晚清广东三大才子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

17、人的诗句,以及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墨宝,深柳藏珍是第三大奇景。,走出深柳堂,来到玲珑水榭,也就是八角亭,这里曾是园主人会见客人、吟诗作对,把酒临风的地方。亭子八个方向的玻璃窗格都用木雕装饰,与绿荫如盖的高树穿插配置,有清雅而瑰丽的氛围。亭内的楹联是园主人仅留的墨宝:“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皴(cun)云依然在目,漫说曾经沧海静对名漪印月亦足莹神”。,【玲珑水榭】,玲珑水榭为东区最大的建筑,从内望外每个角度望出去都有一景。东面是“丹桂迎旭日”,窗外种着满园桂花;东南角是“杨柳楼台青”,那里是一座小楼台,是主人消闲赏月的地方;南面是“蜡梅花盛开”,窗外有一株百年古蜡梅;西南是“石林咫尺形”,那里叠石

18、成山,峰恋起伏;正西就是“虹桥清晖映”,正是那印月虹桥所在之地;西北是“卧瓢听琴声”,这里可以看到卧瓢庐的一角,是主人与朋友月下弹琴之所;正北是“果坛兰幽径”,那里有凤眼果、大树菠萝、白兰棵大树,春秋之时兰果交替,景致迷人;东北是“孔雀尽开屏”,因为这里有一个孔雀亭,直到现在都一直养着几只美丽的孔雀。,N,【榄核厅】榄核厅,又称卧瓢庐,内设厅房,正门设幅隔扇,奉板雕四季花卉,南门两侧为菱形蓝白玻璃窗。卧瓢庐专为宾友憩息而设。庐中陈设简朴,窗户却很有特色这里有一个奇处,就是“一窗景色分四时”。园主曾在北京做过官,非常怀念北方冬日的雪景,所以用白色和蓝紫色玻璃来镶嵌窗格,透过这种上面镶;有图案或书

19、画的单面彩色玻璃的满洲窗向外望去,内宛如一番严冬下雪的景致,不由使人怀念起北国风光。如果把两扇窗重叠起来,透过玻璃往外望,窗多就一片通红,又仿佛是深秋降临见到满树红叶一样;若把窗完全打开看出去就是自然的春夏景象,精心自构思,巧妙的园艺,为客人平添多少乐趣!,卧瓢庐,来薰亭,【来薰亭】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5.余荫山房细节(1)屋脊 余荫山房实际上是一个兼具住宅祠堂园林的生活住所。不同性质的建筑具有不同的装饰设计。余荫山房的屋脊与门头都是砖雕或砖雕与陶塑结合。余荫山房所有建筑中只有祠堂主建筑有砖雕结合陶塑的屋脊,别的建筑通通只有最简单的瓦屋脊。施饰的重点主要是门、脊、墙、窗、壁等视线集中的醒目

20、之处。砖雕多用青砖雕刻而成。门额、墙头、栏杆、界头、漏窗多有砖雕点缀装饰。陶塑是用陶土塑成所需的饰体后,由高温煅烧成型。这里用在屋脊上,与蓝色的琉璃瓦相配合,使建筑富丽堂皇。,(2)门额 这里的门额是砖雕壁画。有的是青云巷的入口门额的正面与背面,有的是园内的通道门。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几乎每一个门额最高处都有一对在书院各条屋脊上装饰有一对陶塑鳌鱼。鳌鱼,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有防火避灾的用意。这几个门额有传统的岭南人喜爱的吉祥图案:花(开富贵)、喜鹊,也有山水画,更有洁白的梅花。后者是典型的中原文化。有留白的山水画符合的是江南

21、文人的审美,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而非岭南商人园林中对饱满喜庆画面的世俗审美。园主人决定了图画内容,但是装饰的风格由当地的工匠手艺与材料决定。以红黄绿三原色做主色是岭南装饰的特点。,(3)窗 彩色玻璃窗正是有名的满洲窗。岭南地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常年气温,雨量充沛,日照强烈。要创造良好居住和生活环境,建筑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热辐射等功能。故满洲窗的大面积开窗和岭南地区气候极其吻合。,(4)罩 余荫山房的隔罩布置在房进园的入口处,或在屋内分割室内空间。余荫山房内的每一个隔罩都形态繁密,风格华贵。黑色的繁复花纹令园林建筑更玲珑雅致了。园林中的落罩在建筑通往园林的过程中,会通过两

22、道落罩,一道所属范围是建筑内的,落罩样式会繁复很多。第二道落罩所属范围是园外的园林建筑,其落罩款式简朴疏朗得多。落罩这样繁简有别,让住宅更富丽华贵,而园林建筑朴素简单,两个落罩组合起来也不会太冗杂,两个层次阻隔了视线让景象更加深远,空间也似乎大了很多。,(5)壁雕 壁雕在余荫山房中运用及其广泛。以其醒目的构图与夸张的配色分布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岭南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建筑的装饰,甚至门洞口的楹联都要做浅浮雕造型。岭南古典园林建筑装饰中表现长寿的吉祥物主要有松、桃、菊花、鹤、绶带鸟、寿星、寿字符、祝寿图等。,小 结从余荫山房细节部分的形式,材料,颜色,精神寄托等方面得出:冗杂的装饰由于技巧时间效率以及

23、审美观的改变,已经不适合应用在当今时代。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纹样中的单一元素提取出来,进行各种组合变化。或者将复杂纹样剔除细线保留主要轮廓层次,仍能得出一种典雅的纹样,而保留原来的味道。岭南传统园林中的材料应用一是珍贵的木材,二是极低廉的青砖。这些材料现今已经十分少,不能满足岭南传统园林装饰语言的推广。可以用合适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用机器与模具高效制作出仿木材与青砖的艺术装饰品。岭南园林中主要应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显出一种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种风格。而且这种颜色搭配十分的抢眼,符合当今的眼球消费,可以直接拿去推广。岭南传统园林中出处流露出对辟邪免灾、兴旺家族、功名富贵、富裕发财、延年益寿、吉祥如意

24、这几个方面的追崇向往,这几个方面在当今岭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还是人民人生价值追求的主流,林南传统园林的审美并未过时。,6.余荫山房藏起来的那些事,余荫山房的入口部分有个很有意思的结构。这个区域里包含了2个建筑:入口门厅、临池别馆。还有一条曲折的走廊。测绘人员在确定临池别馆位置时遇到了奇怪的问题临池别馆竟然放不进整个平面里。整个临池别馆并不是现实所看的矩形?总体来看,入口空间设置得流畅而富有变化,无论是入口对着的照壁墙,月洞门后的花台,还是到达深柳堂回望到的临池别馆立面,都是一幅完整精细而且均衡的构图。,临池别馆的位置会取决于它与深柳堂和水庭的关系,从园林效果考虑,自是能够正对深柳堂,实现对景为佳

25、。临池别馆与入口轿厅是两套不同的轴线,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约二十度的转角关系,以此解释临池别馆的扭转。,深柳堂,水池,为了消除面向正门而裸露出来的临池别馆矩形平面的一角,特地布置了一道假墙。,造园的创造力来自于边界交接的处理,一个灰雕遮挡交接缝一道月洞门收起假墙(增加空间序列)落水管收起假墙交接线转角处布置一个弧形花坛植物花池补整奇怪边界,窄小的门廊根本不是矩形(哪怕看上去是),从地上的砖缝就可以注意到。相反如今这个形态,因为修正了透视效果反而更像矩形。夹墙内外侧都种了竹子。内外墙竹子交错,在墙上开窗洞,甚至让人不见墙面存在。,边界拥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它可以修正强形式的边角不规则。超越图纸上的表现,重新构件一个新的空间感受。恰恰园林强调人在其中的感受。这种技巧可以说是造园师的魔术。主体建筑优先放入园林,设计合适的空间填补不规则空间,边界用植物柔化。,四、评价与小结 余荫山房吸收了北方和苏州园林的特色,在只有几亩的土地上,巧妙布局,各种构要素搭配合理,用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境界。不过这个庭院总体上非常局促,空间经营过于经济,显出商人气息太浓,文人气息不足。建筑大尺度与小巧的山水环境不慎协调,相形之下,后者不免失之拘板。但是瑕不掩瑜,余荫山房精致的内部细节依然在古典园林史上鹤立鸡群,任然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岭南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