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第七章 中国文明 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通史》第七章 中国文明 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通史第七章 中国文明 读后感全球通史第七章 中国文明 读后感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中国文明的特点正是聚合和连续。造成此特点的重要原因是中国较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大部分与陆地接壤,与海洋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地大物博,农业文明发达。于是在东亚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伟大的中国文明,随着时间轱辘的向前滚动,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越来越繁荣。 本章主要讲述从先秦时期到汉朝的中国文明发展史。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众多的社会大变革,奴隶制渐渐向封建制过渡,井田制逐渐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东周社会礼崩乐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更是在这个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乱上添乱。这个时期出
2、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繁荣局面。本章主要分析了儒家的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五经对百姓的思想教育;教导帝王要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相信鬼神和上帝但对它们持置之不理的态度;对道德原则的充分强调。还有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注重实践和社会改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东周的分封国家各方面实力越来越强大,也就显得之前持续了长达八百年的分封制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于是伟大的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力量;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统一文字为后来的民族统一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焚书坑儒使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在这一部分,秦始皇
3、由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的这一部分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在皇权体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从来是一对很难均衡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是非此即彼,不可调和。当中央把全力集中于一身的时候,政权可保稳定,但是就会造成地方创新的不足,财富阶层受到国有资本集团的重大压迫,整个社会处在低效率运行的状态之中。而当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的时候,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地方力量和财富阶层将变得十分活跃,经济可获得大发展,然而,中央的政治权威及财政收入会被大大削弱,离心离德和“以邻为壑”的诸侯经济将大行其道,此外还将出现严重的贫富悬殊。 因此,如何均衡集权与放权,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成了统治中国的首要课题,历代政权往往踯躅于此,兴
4、盛或衰落也由此而生。此景,两千年以降未曾稍改,秦朝也同样经历了这番景象。 接着是汉朝的的汉武帝南征北战拓大疆域,加大了后来丝绸之路的贸易量;太学的建立;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察举制;点出史记的伟大之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一说可以算是道出了古代皇权的合理性,为后世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阐述了封建制度中,历史的前进就是王朝的兴替,一个个帝王的衰落: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推翻了一个气数将尽的旧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王朝,然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孙后裔,很有可能会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者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止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仍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在第七章中国文明中我了解了中国文化在前秦至汉朝的变迁,分析了出现的原因,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