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37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一、教材内容 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 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微机课件。 2、五袋1千克的物品1大袋桔子。 3、5台盘秤、五盒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联系生活、感知轻重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好吗? 师:咦,小动物们在干什

2、么?在它们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 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使劲也撅不起老虎来! 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 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动物说说吗? 评析:利用动画导入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师: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一袋面

3、粉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 生2:我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问题,千克和克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板书:千克和克) 评析: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 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从而初步感知了千克和克, 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感悟体验,形成模型 1、认识千克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出示5袋不同的物品.

4、)猜猜看,哪一袋最重? 生1:我认为苹果最重. 生2:我认为石子最重. - 师:意见不同,那么到底哪一袋最重呢,单凭眼睛观察,能确定吗?(不能)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知道物品的轻重呢? 生1:用手掂一掂. 生2:用秤称一称. 师:还有吗?(生沉默,师举起一条包装好的饼干)比如- (生顿悟,立即有很多人举手) 生3:可以看看包装上写的重量. 师:不错,包装好的物品我们可以看看包装上的标识,在这些方法中,称一称要用到秤,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些秤,称什么的? 生1:我在超市见过称菜的电子秤. 生2:我在卖水果的地方见过盘称. 生3:我在姥姥家见过磅秤,用来称化

5、肥 -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主要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先看看盘秤的使用方法: 师:课件演示-盘秤称葡萄的重量。 师:盘称的盘面上还有两个字母kg,(kg在盘面上闪烁一下)谁知道什么意思?非常正确,kg就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称量并感知1千克 师:请每组派代表上来领一袋物品,回去称一称。称时注意轻拿轻放。 生兴致勃勃的开始称量,师巡视指导。 师:称好了吗,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称量的结果? 生汇报称量结果,师贴上物品图。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五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师:噢,重量相同,那什么不同? 生:物品不同,大小也不同。 师:这5袋物品虽然不同,堆

6、的大小也不一样,但他们的重量是相同的,都是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板书:1千克)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拎一拎、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2)小组活动,感受几千克: 师:请坐好,刚刚我们感觉了1千克的重量,想想手中的感觉,好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每一组的桌上都有一袋大米,一捆本子,我们不用称的办法,就用你的手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重?看谁估的比较准? (学生掂后指名说) 生1:我估计这捆书有4千克。 生2:我估计这袋米有8千克。 - 师:到底谁估的最准确?那就需要验证!请看要求:(课件打出活动要求) 1、称一称。 2、把称量结果小组长写在

7、包装袋的标签上。 3、称完后,互相掂一掂,说说重量。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称量. 学生汇报称量结果: 一袋米5千克、一捆书3千克、一捆本子2千克 师:除了我们刚才称的这些物品,生活还有许多物品也是用千克做单位的,你能例举出几个例子吗? 生1:一袋面粉10千克。 生2:我的体重30千克。 师:刚才有的同学例举了自己的体重,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师:哦,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没关系,这样吧,每个小组我都给准备了一台人体秤,不知道的抓紧时间称一称,知道的帮着看一下,看哪个小组称的又快又准。 评析:感受1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然后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

8、学习氛围,小组内展开自己动手反复掂一掂、拎一拎,最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过猜一猜,拎一拎,称一称再掂一掂的过程,感受2千克、3千克、5千克,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和升华。 2、认识克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桌上物品轻轻放在地上,小组长请把你们组的学具盒拿到桌上放好,(出示2分硬币)这是一枚2分硬币,现在每个小组也从盒中找出一枚2分硬币,把它轻轻放在盘称的托盘里,称称它是多少千克?怎么了? 生1:没有变化。 生2:称不出来。 师:看来,它实在太轻了,用盘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那我们就换一种更 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它,请同

9、学们看屏幕:这是一台调节好的天平,这是砝码,砝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点击出现g),g是克的英文缩写(板书:g)这个最小的砝码重1克,这个重2克。还有其他一些重量不等的砝码。现在我们来称这枚2分硬币的重量:把2分硬币轻轻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你发现了什么? 再用镊子夹一颗标有一克的砝码放入右盘,你又发现了什么?天平恢复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枚2分硬币重1克。 (1)掂一掂,感知一克。 师:非常正确,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一克。请每人找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互相说说什么感觉? 生:很轻! 师:噢,很轻,怎么个轻法? 师:不是没感觉,而是感觉特别轻微,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小看这1克,在许多科学

10、研究领域中,它是非常重要的,你象我们都知道的神州6号航天飞船正在研制中,就是为了仅仅增加1克的载重量,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月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课后查一下。现在大家闭上眼再掂掂1枚2分硬币的重量,感觉一下1克。 师:知道1克有多重了,想一想,找一找学具盒或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重量和这1克差不多。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 师: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我觉得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的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个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办法,找一找你学具袋中

11、物品有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 指名说:1个果冻重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重100克,一袋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评析:学习的最好态度与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环节中,提供给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小食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了克。通过实物的提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其自主探索的欲望。 2、单位换算: 师:刚才同学们说一袋盐500克,那两袋盐是多少克?(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看重多少? 生:1千克 师: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相等) 师

12、板书等号并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 师:这两个1千克的单位一样吗?多少个1克是1千克? 评析:在认识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两个单位的不同与联系,通过实践操作,知道1000克=1千克,在读1000克=1千克的时候,师放慢放重单位的读音,突出强调了不同的两个质量单位 师:也就是说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想一想我们刚 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 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举起一袋桔子)称这袋桔子的重量,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千克)一个桔子呢? 三

13、、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师:1千克等于1000克,那你知道2千克等于多少克吗? 课件出示练习1: 2千克=克4千克=克 3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指名填空。 师:明明的爷爷昨天收到明明写来的一封信,看完后,笑的直不起腰,我们也来看看好吗?谁给大家读一下? 课件出示练习2: 爷爷: 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的特别健壮,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生读很多学生开始笑。 师:同学们也都笑了,谁来说说大家为什么笑啊? 生:很多地方说的不对! 师:哦,哪儿说的不对,能

14、说说吗? 生:鸡蛋60千克那是不可能的。60克还差不多。 师:哦,也就是单位用错了,那还有别的吗? 生:馒头的单位也不对,一袋米才5千克,1个馒头不可能100千克。 - 师:看来,单位用错了会出笑话的,我们可要注意啊!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奖竟猜活动,请看,谁想要?,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谁猜的最准奖给谁! 指名一组同学上前掂一掂,猜一猜。 生1:我觉的有50克重吧。 生2:我觉的有100克。 生3:我觉得有60克重。 - 师:把果冻上标识的净含量给生看65克 师:谁估的最准? 一起指刚才估重60克的同学。该生喜孜孜的拿奖品回去。 继续掂、猜其他的一些小食品和物品重量。 -

15、评析: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练习的设计从简单的换算到生活故事、再到有奖竞猜,体现了基础性和、趣味性和发展性。尤其是有奖竞猜虽然奖励的是小食品,但不等同于一般的物质刺激,而是学生经过探究体验后的成功产品。使他们体验了运用知识的快乐。 四、小结 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 总评: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比较难理解。本堂课,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教师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

16、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整堂课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再陌生;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材料的体验感悟中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在活动中克服了理解的难度,水到渠成,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成就的舞台。教师做的只是合理的组织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堂课,既是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展示,又是教师精于设计、合理指导的呈现。是一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培养能力、发展人本的好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