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身工》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身工导学案第 1 课时 课题:包身工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1、了解作者,了解文体,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目标 2、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重点、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难点 难点、掌握中心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一、作者介绍 :夏衍 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 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 剧本。 二、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 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
2、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 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 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 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衍 汀 游说 辊 栅 趾 骷髅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 吆喝: 生杀予夺: 一听天命: 契据是实: 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 体内容?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
3、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 怜悯 荤腥 栅栏 B.揩油 契约 拷绸 蠕动 C.骷髅 弄堂 缜密 谄媚 D.游说 惺忪 籼米 供给 筛选下面文字中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个定义。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他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相符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包身工是指: 熟读课文 第 2课时 课题:包身工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1、分析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议论部分的作
4、用。 2、学习有关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目标 重点、分析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议论部分的作用。 重点难点 难点、修辞的作用。 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修辞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一 、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 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 阅读最后三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2)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
5、 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 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 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 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2)“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咳嗽 殴打 迟钝 怜悯 B. 惩戒 谄媚 游说 蹒跚 C. 揩油 磕睡 锭壳 冤魂 D. 契约 褴褛 荤猩 焦灼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为积极应对气候
6、变化,中国决定首先在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国家发改委18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上述试点地区应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成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低碳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能够帮助中国积累在不同地区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有效经验。 答案: 做“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第 3 课时 课题:包身工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1.揣摩语句 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目标 2.总结全文. 重点、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难点、 体会语言特点
7、及作者感情。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学讨论,体会、揣摩作者的感情。 2、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 一、检查自学情况。 二、写作特点 汀游说辊 栅趾骷髅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 吆喝:大声喊叫。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 契据是实:是,此。 . 明确: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 明确: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是说明、议论部分
8、,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答案 D 解析 A 项“衍”读“yn” 。B 项“契”读“q”。 C 项“髅”读“lu”。 “弄”读“lng”。 答案:包身工是指:签署了“包身契”并预付三年包身费,由带工老板供给食宿,生死一听天命的无偿劳动者。 第二课时 2.答案 B 解析 A 项 欧-殴。 C项 磕-瞌。 D项 猩-腥。 一、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
9、,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二、
10、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民的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 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 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 小结: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
11、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最后三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
12、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 明确:黑夜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
13、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答案:五省八市率先启动低碳试点工作。 第三课时 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2.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3.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 心灵像一处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不亢、不卑;无乐、无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