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52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项羽戎马一生最后却惨遭失败的悲剧命运,两千多年来人们依旧谈论着这个悲剧英雄,众多学者认为,项羽的失败多归于他的悲剧性格。其性格中的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令他在与刘邦的抗争中处于劣势,最终灭亡。拟总众多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字:史记;项羽;性格悲剧;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 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领导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最终归于失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

2、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项羽破釜沉舟,“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设鸿门宴、“项王军壁垓下”、“自刎而死”。两千年以来众多读者无不为项羽的失败惋惜,认为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因为其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而导致了他最后失败的悲剧结局。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性格悲剧的了解,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凶狠残暴 对于项羽的凶狠残暴,最直观的要数史记中项羽周身之人对其的评价。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项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同时,司马迁亦在史记

3、项羽本纪中直面揭露了项羽的凶残:“烧夷齐城廓宫室,皆田荣降卒询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二人皆认为项羽每到一处地方,就活埋投降的士兵,焚烧房屋,抢夺妇孺,所到之处,皆成了民不聊生的地狱,怨声载道。 明代杨维桢把项羽比作夏商两代暴君桀纣,痛斥其残暴行径,认为“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此真天下之桀也”。杨维桢在史记评林中说道:“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在史记评林中,凌稚隆也提出“项王非特暴虐不得人心”,认为项羽凶残暴虐,让人恐惧厌恶而不得人心。 清初

4、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卷一中也曾提出“项羽之暴也,沛公之明”,认为项羽以凶狠残暴让人服从,凶名在外;而刘邦却擅攻心计,以德服人,是谓开明,而得人心 。清朝郑板桥也曾有这样一首诗来评价项羽的“夜坑秦卒”的残暴之举“新安何苦坑秦卒,霸上焉能杀汉王。”在现今,很多学者在认同项羽的英雄形象的同时,指出了其性格的残暴之处。沈薇在项羽兵败的性格原因中说道:“项羽失败的原因都绕不开他性格暴戾、 烧杀掳掠以致失去民心的这一面。”认为项羽是打着诛暴秦的旗帜起兵的,结果却是他自己在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用一种暴行代替另一种暴行,大量的屠杀行为使他大失民心与军心。张桂英在太史公笔下的项羽中指出“项羽似乎是为了应验“无

5、毒不丈夫”这句话,在整个反秦斗争 中,他表现得极为残暴。”并列举了三个事件作为证据:一是活埋襄城守城军民;二是汗水之战后,在新安城南活埋了二十多万秦军投降的士兵;三是在平叛田荣叛乱时,把田荣手下投降的 士兵活埋了。 综上所述,由古至今,众多学者多认为项羽在征战过程中过于残暴,此为他的性格悲剧之一,而这种残暴令他在楚汉之争中丧失民心,落于下风。他们皆斥项羽过于“暴虐”、“残灭”和“凶暴”。 二、有勇无谋 除了凶狠残暴外,众多学者亦认为项羽一生戎马,却因有勇无谋而多次错失良机,使其失利,其中最为直接便是日本汉学家泷川资言在史记考证言道:“项羽楚人,既失其祖,又失其季父,怨秦入骨;其八咸时,犹伍子胥

6、入郢,杀王屠民烧宫殿,以快其心者,亦不足异,谓之无深谋远虑可也。”认为项羽只为了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便做出如此残暴之举,完全不考虑民心问题,毫无深谋远虑,可谓有勇无谋。 梁选红在从一文中看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中借鸿门宴中项羽轻而易举地告诉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她认为项羽为了撇清自己,毫不留情就出卖了自己的内应,“胸无城府,偏听轻信”。 温丽敏在项羽悲剧性格浅析中,笔者说“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他认为项羽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起来,想都不想就要下令发兵,后又因为刘邦的卑词“谢罪”而取消了进攻计划。她认为项羽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 的目的是不

7、明确的,发兵与否在项羽那里如同儿戏一般,“他行事是冲动的,他的决策难免有轻率之嫌”。 何梅琴在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也认为项羽在攻陷咸阳后,不在“四塞”、“阻山河”的关中称王,而思欲东归。在楚汉中分天下时,便安心地做他的西楚霸王,一定程度上,项羽并没有与刘邦一战到底夺取天下的想法。所以说“项羽显得目光短浅,被动愚钝”。 韩丽红在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中指出“项羽在政治上极为幼稚”,并总结出了两点:一是他冲动轻信,不辨真伪;二是虽坦诚豪爽,却缺乏城府。 在当下的大学教材,如古代文选作品选、大学语文中,在描述项羽是仍旧会叱其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如郭兴良、周建忠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就有这样的字眼 “项

8、羽头脑简单,缺少谋略” 综合以上的评价,自古以来,众多学者认为项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无比幼稚,胸无城府且被动愚钝,在谋略上无法深思熟虑,缺乏长远目光。 三、刚愎自用 同样的,项羽的刚愎自用,于史记中周身之人的感受最为深刻。如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就曾评价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甚至于太史公司马迁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直面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岂不谬哉!”认为项羽过于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致使楚汉之争处于兵败。 郝继明在项羽失败的性格缺陷及警示中认为“项羽刚愎自用”,并指出项羽打战都是亲自上阵,并引出曾在项羽手下的韩信之语:

9、“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并以此证明“项羽太自负了,他只相信自己。这是事必躬亲、刚愎自用给项羽带来的致命伤” 田静在项羽的人格心态及其悲剧说道:“项羽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能识别人才,而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笔者认为项羽过于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又多次拒绝好的意见,结果使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许多重大决策一再失误,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一错再错,使得身边谋士将才皆离他而去,终成为孤家寡人,自刎乌江。 张华真、郝富安在试析中项羽的形象特征中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在鸿门宴上,他傲坐上席,刘邦安于下座。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然而“项王默然不应“。在笔者

10、看来,刘邦的安于下座与谦词卑礼,助长了他的自矜功伐与居功自傲,在他内心深处并不把刘邦视为对手,从而为他埋下了最终失败的祸根。 无痕在刘邦与项羽的用人观比较中,借“初起时,年二十四,长八尺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已惮之”,认为“项羽自小英武过人,养成了刚愎自用的个性”。项羽入关时,韩生曾劝他“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但鼠目寸光的项羽看到城池破碎,宫殿残缺,一心想着东归。他认为项羽“大事未成,就想着炫耀人前,过于粗鄙”,后又因韩生仅仅骂了句“沐猴而冠”竟被活活烹死,“其刚愎自用又不听谏言,难成大事”。 而孙在美、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认为项羽的性格中有自私吝啬、唯我独尊、唯权

11、至上的一面。在反秦之初,他有地不肯分,有权不肯释,不知收买人心,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知人善任的眼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是天下”,因此,他拱手将众多人才送给了对手,也将天下民心尽付与刘邦。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参考书就项羽也给予许多的否定词语,如“不善用人”、“不听臣言”、“骄傲自大”、“狂妄无礼”、“刚愎自用”等。上海高中语文教材H版所选鸿门宴和涪关宴一文更是通过项羽释刘邦与刘备释刘璋的对比轻易地对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作了否定评价 “当时楚霸王项羽不听从范增的劝告,在宴会上轻易地放走了刘邦,最后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学教材如此大学教材也作此论。郭兴良、周建忠编

12、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就有这样的字眼“因骄傲自大缺少政治头脑而又不听臣言最后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被迫自刎乌江”综上所述,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项羽在过于刚愎自用,自矜功伐,无法听取谋臣意见,不善用手下将士,身边之人渐渐离他而去,投奔刘邦,为兵败埋下祸患。 四、 结语 众观前人对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的研究及成果,可以看出项羽虽是个英勇无畏的大英雄,但其一生戎马最后却惨遭失败,绝大部分是由于他的性格所致。其凶狠残暴、有勇无谋以及刚愎自用,是他一再失去民心,甚至错失良机与贤臣,最终只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但从另一方面说,这些缺陷使他在楚汉相争中功败垂成,留下了让人怆然涕下的千古悲剧,但他却也成了历代文人咏

13、叹不绝的英雄形象。他展示的悲壮人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精神领域。 同时,面对项羽的这一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项羽的悲剧依旧给我们太多的启发:在今后的历程中,我们应诚实地直视自己的性格缺陷,并积极地加以改正,对自己的性格加以反复锤炼,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维桢、凌稚隆.史记评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王夫之.读通鉴论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4郑燮.郑板桥集M. 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5 沈薇.项羽兵败的性格原因J. 长江大学学报.XX年10期185-186 6张桂英.

14、太史公笔下的项羽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年01期75-76 7 泷川资言.史记考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 梁选红.从鸿门宴一文中看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J.新课程杂志XX年03期115 9 温丽敏.鸿门宴项羽悲剧性格浅析J.中华少年.XX年 4期4 10 何梅琴.析项羽复杂的性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24卷03期8-12 11 韩丽红.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X年第4期114-120 12郭兴良、周建忠编.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郝继明.项羽失败的性格缺陷及警示J.领导科学.XX年34期48-49 14 田静.项羽的人格心态及其悲剧J.中学文科.XX年10期30-31 15 张华真、郝富安.试析中项羽的形象特征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XX年02期9-10 16 无痕.刘邦与项羽的用人观比较J.中国人才.XX年06期92 17 孙在美.、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J.现代语文.XX年03期32-33 18李炳彦、孙兢.鸿门宴和涪关宴M.北京:解放区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