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直解中憨山大师对四相一节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觉经》直解中憨山大师对四相一节注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圆觉经直解中憨山大师对四相一节注释中憨山大师对四相一节注释: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问法威仪。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此庆所闻也。谓从一心。建诸定轮。乃诸如来因地行相。勤苦境界。一念具见。故深自庆也。 世尊。若此觉性。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此正问也。上章佛说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然清净则本来无染。今因何有染污。更假修耶。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今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此请意也。 说是语已。五体
2、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求法恳诚。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赞许。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默伫。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实为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此正答染污所以也。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等者。正初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也。由诸众生最初不觉。迷本法身。故妄认五蕴幻妄身心。为实我体。故名我相。计我展转趣于余趣。故名人相。计我盛
3、哀苦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计有一期命根不断。为寿者相。以不达无我。执妄为真。故云颠倒。然执虚妄为我。已是颠倒。且于此妄我。起憎爱之心。故云重执虚妄。此起惑也。心境二妄相依。造种种业。故云生妄业道。此造业也。故有妄业。必受苦报。流转生死。此苦果也。惑业苦三。皆因妄认我执。以取三界轮回。故云流转。此分段生死也。若二乘人。厌生死苦。断烦恼集。出三界外。复妄见涅槃。以取变易生死之苦。皆由执我之故也。故云由此更生等。然此四相。有迷识。迷智粗细之分。粗者迷识。乃凡夫妄认五蕴为我。妄生憎爱。乃金刚经前半所明者是也。细者迷智。乃一切圣贤妄有证得。能所未忘。即此经所说。乃金刚经后半所明者是也。此中粗细二种我执
4、。正属俱生。此经众生。意该九界。此中先举凡夫之四相。以显三乘之四相。以凡夫四相。由憎爱而有。三乘四相。由证取而有。以证取发于爱根种子。故凡圣双举。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此正答不能入觉之所以也。由上所说。妄执我故。染污真性。由此不能入清净觉。盖非觉性违拒不容入也。以执我能入觉。故云有诸能入。非觉入觉耳。若以觉入觉。则如空合空。又何拒之有。以我执未忘。故凡夫动念。二乘息念。皆归迷闷。 下重征释迷闷之本。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此征释迷闷之根本也。本起无明。谓最初一念不觉。生相无明也。法身无我。由一念无明。迷本法身成陀
5、那识。为我相根本。自此皆是无明用事。故云为己主宰。我者主宰义。谓从无始至今。一向皆是无明主宰。是为我相。自等觉已还。未破生相无明。异熟未空。皆属我相。然此我相。与诸教所说不同。后文自明。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此重释无始无明。至今难断之所以也。谓全体无明。变成五蕴身心。然此根本无明。非根本智照不能破。以诸众生。从来未逢知识。开发慧眼照破。岂有无明能断无明之理耶。故云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此序无明相续。长劫之所以也。谓此无明相续。长劫而难断者。以有憎爱二惑。以滋养之也。
6、以执我故。则偏爱我。若有爱我者。则更增长我之爱见。若违我者。必生憎怨。然憎怨亦从爱起。以不顺其爱。故憎怨耳。以此憎爱。资熏无明种子。发起现行。故劫劫生生。爱憎未断。故无明日厚。所以相续长劫生死耳。今以爱憎之心。而求佛道。岂有成道之理耶。故云皆不成就。 下示相。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此正示我相之体也。此我等四相。旧解都分粗细。今详佛意。指无始无明。为己主宰。是为我体。是则四相单约生相无明。今以观照研穷对待未忘。展转有四。原非粗细之分也。何以明之。谓妙性圆明本无能所。良由最初一念。障此妙性。失其本明。故名无明。自尔以来。一向皆是无明为己主宰。而为我体。今以始觉观照。欲证圆觉。未能
7、圆合。中间皆因根本无明而为障碍。故对待未忘。即此所对所证者。乃是无明。非觉性也。故云心所证者乃我相也。按此始起无明为我。岂有粗细之分耶。永嘉一念中五阴。正此意耳。智者请深观之。下以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此以喻明我相也。谓众生向以无明用事不知有我任运而已。故如人调适忘身。今以观照研穷方显无明之体。故如人针艾知有我身也。以观心所取证者。乃是无明非觉性也。故云取证方现我体。前佛明言。无始无明为己主宰。乃的指根本无明为我。岂可以粗惑目之耶。 下结指。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此结指我相根
8、本也。意谓不独三贤十圣之所证者为我。乃至证于如来究竟涅槃。若一念证性未忘。乃生相无明未破。正是我相根本。云门云。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边。若法执不忘。己见犹存。亦是病。问曰。三乘教中说。俱生我执七地已破。其八地后乃俱生法执。破此法执即入妙觉。今经等觉后。心犹未破我相。何相悬若此耶。答曰。然。我法二执总属一我。谓我之我。我之法。然俱生法执。正是我所执之法。故法亦名我。以异熟未空故。但约证取为我耳。此经不同诸说。以四相总属一我。故云皆是我相。 次人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己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此示人相也。谓前所证者是我。则
9、不复认我。若存我能悟之心。即为人相。以约对我为人。非他人也。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此释人相也。谓纵然悟得涅槃是我。不自证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殚。尽也。谓了悟涅槃极尽之理为我。若存丝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此示众生相也。谓觉前证悟。二皆是妄。即此觉了之心。名众生相。以此觉了之心。非证悟之可及者。以见有证悟之可离。故名众生相。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此借明众生相也。以凡夫之众生相。乃计我所感苦
10、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今圣人但以了悟证取。两忘能所。只存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以不属能所故。借世人彼此之语。以喻明之。谓言我是众生故。非我非彼。 下结指。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此正示其相。谓了前证悟二皆不及。只此了心不忘。为众生相耳。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此示寿命相也。谓前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今观智增明。照此了心亦不可得。唯一清净觉体。所谓觉心源。故名究竟觉。到此境智俱泯。一切俱离。谓以即心之智。还照寂灭之体。境智一如。如眼不见眼。故云一切业知所不自见。以返妄归真。至法身极则处。但守住寂
11、灭。不能转位回机。所谓抱守竿头。静沉死水。宗门名为尊贵堕。即此堕处。不能超越故。犹如命根。为寿命相。语云。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大千世界现全身。故以坐守玄微。命根不断。前云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此正住涅槃相耳。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此直示妄源也。一切觉者。前三相也。谓心照清净。觉前三相。皆为尘垢。即此觉心亦未离尘。然以真照妄。妄即是真。故如汤消冰。冰即是汤。今存我觉。我则如冰。知冰以不能自遣。如不自断命。所以为寿者相也。 下明我为法障。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终不能
12、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此明我为障道之本也。谓末世众生。若不了此四相。纵多劫勤苦。终不能成圣果。以执我见而修故也。正法末世。谓末世众生。幸遇此圆教法门。可为正法。若错乱修习。与不修等。故无行证。所以为末法也。释迦法中。正法一千年。教理行果四法皆全。像法一千年。有教理行而证果者少。末法一万年。但有教理而无行证。今教理虽存。而徒劳无益者多矣。下有三征三释。此久修无证之义。 何以故。 此征何故久修无证耶。 下释。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释义。谓所以久修不证者。以认一切我为涅槃故。以证悟未忘得少为足故。言认一切我者。谓凡所修行皆依我见。将此我
13、见以为涅槃。故终不成就耳。认贼为子。喻终不成就。 何以故。 此征何故认我便妨于道耶。 有爱我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根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释义。所以认我妨道者。以我为爱憎之根本故也。谓凡执我者必爱我。今以我爱而求涅槃。则涅槃但资爱根。非真涅槃也。故云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故非真也。凡不顺我爱者。必起憎心。以有憎我者。亦憎生死。然此憎心。本从爱起。不知此爱真生死本。故今修行人。不知断己爱根。而别憎生死。迷之甚也。故不解脱。然说认我妨道者。以爱资爱故也。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此征云何当知爱涅槃者。本解脱法。何以返不解脱耶。 善男子。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
14、。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释义。所以于涅槃法不解脱者。以执我而求。以取微证。便自以为清净。得少为足。未尽我相根本。故不解脱耳。 下以境验知不解脱处。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此以违顺二境。以验我相未忘也。言修行人自谓已得涅槃法矣。假若有人。赞叹彼法则生欢喜。诽谤彼法则生嗔恨。然涅槃乃空法也。何有喜怒于其间。今闻赞诽而生喜怒。即此喜怒。本于我相。非涅槃也。以此验知其人我相坚固执持。以此种子潜伏藏识。遇境击发现行。则游戏诸根。曾不间断。以此求道。云何而得解脱耶。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
15、净觉。 此总结执我求道之过也。 下翻显病源。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此以法验病。翻显我相未忘也。然涅槃乃空法也。若果证涅槃。则我相必空。我相若空。则何有赞毁哉。今因赞毁其法。而生喜怒。正是我相未断。若我相未断。则人及众生寿命四相。居然全在。如此正是众生病根。又岂可为得涅槃耶。 下正示病源。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此正示病源也。谓末世修行之人。未断我相。以认我为法。故所说者。乃说其我相之病。非说涅槃之法也。故云说病为法。以此之故。虽精进修行。但增益诸病。故不能入清净觉耳。是故名为可怜愍者。
16、下示执病之过。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此示执病为法之过也。谓修行之人。不了四相。但以如来解行回为己有。非己亲证。故终不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见。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此示执病之过。必堕增上慢人也。其实未得未证。而自谓为证为得。得少为足故为增上慢。乃是我爱未断者。何以知之。但于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然此嫉妒之心。发于我爱。故知此人乃未断我爱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此甚言我爱为病根也。 下诫访过。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此深诫防过也。谓上执病为法之人。所以四相未除者。只是将心待
17、悟一事。为病根耳。苟有待悟之心。则必广求经教。执相似语回为己解。故此但只增益多闻。增长我见。非真修也。末法志道之士。可不惧哉。 但当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此劝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将心待悟。亦不必广求多闻。只当降伏烦恼为第一行。亦不可得少为足。其未得涅槃。必志得之。其于未断烦恼。决欲断之。但历境验心。若贪嗔爱慢一切烦恼。对境果然不生否。至若彼我恩爱。果然一切寂灭否。如此自验其心。即如古德云。学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境界上透得过。便是悟处。故佛说此人渐次可以成就。虽然如是。更要求善知识决择。邪正分明。亦不堕于邪见。如此修行。方有少分相应耳。学者可不勉哉。 若有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此重勉真修。诫令离过也。谓必如上所说。乃是真修。若舍此外。别起欣厌取舍憎爱之心。则毕竟不能入清净觉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城喻涅槃。谓此涅槃。魔外不能侵。万德之所聚。众圣之所归。万行之所入。故喻如城。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