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606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练习 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概述 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各个会计主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和资金运动,或者说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会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随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也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 4、会计主体:会

2、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叫会计实体。 5、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会计主体不会因为进行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6、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7、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来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8、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

3、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9、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10、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1、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

4、一致、相互可比。 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 1 页 共 10 页 13、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14、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6、权责发生制原

5、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也就是说,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支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7、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所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盈亏确定、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一系列专门方法。 18、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以货币形式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

6、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或:复式记账就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和权益变化情况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19、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类,从而计算出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0、财产清查: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本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核对,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第二章 会

7、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21、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2、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3、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存货、应收及预付款等。 2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第

8、 2 页 共 10 页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25、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26、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7、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不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 28、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29、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

9、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30、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在股份制企业中实收资本也称为股本。 31、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一般包括: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2、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33、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

10、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3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6、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得到补偿的费用。期间费用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 37、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

11、得和损失等。 38、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39、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净额。 第 3 页 共 10 页 40、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损失准备后的净额。 41、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42、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43、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也叫会计等式,是表明企业诸会计要素之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会计等式是

12、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基本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44、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45、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46、借贷记账法:就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47、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账户与账户之间应借、应贷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48、平行登

13、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具体的登记。 49、会计分录:就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所应记入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方向及金额的记录。 第四章 会计凭证 50、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51、原始凭证: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它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是进行会计核算、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 52、外来原始凭证:是指本企业同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业务往来过程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外单位或个人手中取得的原始凭证。 53、自制原始凭

14、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业务经办部门或个人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 54、一次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后,一次记载一项或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第 4 页 共 10 页 55、累计原始凭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多次记录若干项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到了期末,凭证填制手续才算完成,以期末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 56、记账凭证:是本单位财会部门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进行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57、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用于现金及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58、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用于现金及银

15、行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59、转账凭证:是用于不涉及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其他转账业务所用的记账凭证。 第五章 会计账簿 60、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按一定形式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资产和权益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簿籍。 61、日记账:日记账也叫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 62、特种日记账:是指专门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63、现金日记账:是指由出纳人员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根据审核后有关现金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序时逐笔登记的账簿。 64、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指由出纳人员根据审

16、核后有关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序时逐笔登记的账簿。 65、分类账: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分类进行登记的账簿。 66、备查账:是对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未能反映和记录的经济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7、订本账:是指在启用前就将若干顺序编号的账页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 68、活页账:是把账页装订在账夹内,可以随时增添或取出账页的账簿。 69、卡片账:是由专门格式、分散的卡片作为账页组成的账簿。 70、总账:总账也就是总分类账,是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账簿,是根据总分类账户开设和账簿。 71、明细账:明细账也就是明细分类账,是分类、连续记录经济活动具体情况的账簿

17、,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的账簿。 72、对账:就是在会计期末,在结账以前,将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相关的会计凭证、各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以及各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相互核对的工作,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73、结账:是指在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将各种账簿记录结第 5 页 共 10 页 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从而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的一项会计核算工作。 74、预提费用:是企业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75、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76、折旧:固定资产因使用而磨损的

18、价值称为折旧。 77、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 78、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指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无误只是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发生笔误而采用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 79、红字更正法:红字更正法是指记账凭证上的应记科目发生错误、或应借应贷的方向发生错误、或实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错误而采用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 80、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法是指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方向都正确,但所填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记账错误而采用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 第六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81、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

19、务供应而发生的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82、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83、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84、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85、折旧:固定资产在较长的使用期限内能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却会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而逐渐减少。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就称为折旧。 86、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87、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和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供应单位收取的款项。 88、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

20、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89、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货款。 90、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第 6 页 共 10 页 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罚没收入等。 91、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受罚支出等。 92、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应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 9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94、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

21、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95、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以及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福利费等。 第七章 财产清查 96、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存货明细账要按品名规格分别设置,并依据会计凭证,逐笔或逐日登记存货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量,有的同时还登记金额,并在此基础上,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 97、实地盘存制:就是在期末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库存存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本期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平时

22、只对存货记录收入,不记发出,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数量后,倒算出发出存货成本。 98、全面清查:就是对单位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盘点和核对。 99、局部清查:就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或根据有关规定,对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100、定期清查:是按照预先的安排,在会计年度内某些规定的时间,依照会计程序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清查。 101、不定期清查:是事前不规定清查的固定日期而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进行的清查。 102、实地盘点法:就是通过点数或运用度、量、衡工具计算等,逐一确定被清查实物实有数的一种方法。 103、技术推算盘点法:就是指通过量方、计尺等技术手段推算出财产物资的结存数。

23、104、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有关凭证还没入账的事项。 105、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第八章 账户分类 第 7 页 共 10 页 106、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可以进行实物盘点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额的账户。 107、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结算关系的账户。 108、调整账户:是为了取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109、备抵账户:是指用抵减方式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也称抵减

24、账户。 110、附加账户:是指用附加方式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111、备抵附加账户:是指用备抵附加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112、集合分配账户:是用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应由若干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该费用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的账户。 113、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114、期间汇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115、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

25、成本的账户。 11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形成的财务成果,计算最终成果的账户。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17、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文件。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118、财务状况报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或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119、经营成果报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基本情况的会计报表。一般包括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120、年报:年报是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简称,是

26、指企业每年末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21、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于年度中期末、季末和月末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第 8 页 共 10 页 122、外部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为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部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而定期向外提供和发布的会计报表。 123、内部报告: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定期报送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会计报表。 12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125、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是反映各企业一定期间内净利润的形成或亏损发生的

27、过程的动态报表。 126、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127、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128、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129、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130、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 131、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企业资本金的比率,它反映企业资本

28、金的收益水平。 13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和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 133、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 第十章 会计核算程序 134、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又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会计报表有机结合的形式。 135、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账簿之间的相关关系。 136、记账程序:是指从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直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处理程序。 137、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29、138、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核算程序,它是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简化和发展。它的特点是: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第 9 页 共 10 页 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139、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140、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会计工作组织形式的一种,这种核算形式把企业整个会计工作集中在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其下属单位定期提供原始凭证,企业二级单位不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141、非集中核算形式:非集中核算形式也称分散核算,是会计工作组织形式的一种,这种形式下会计核算工作一部分集中进行,而另一部分则散在内部各职能部门、单位分别进行。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