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感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感 题目挂在这里,感或不感,都是发自内心。 有感必然是有的,总归有一些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句子。 无感也是正常,得瑟一阵惊鸿一瞥,没看透人情冷暖,也就说不出几句话。 在这里自然也想说一些题外话,出于对文学的喜好,选了这门公选课,收获是颇多的。每周二晚上完课后,我经常会在宿舍同舍友讲一些今天听到的文学趣闻,不得不说老师的陈述技巧很能触动我这个许久没有触碰文学的理科生的心弦,当然我也想说那群窝在宿舍里的舍友多多少少也有感触。我时常同别人开玩笑,每周如果不上一节文学课滋润一下我被理科凌乱的思绪,我就要渴死在物电学院了。 这一学期,我觉得很开心和满足,因为已然翻动了一
2、直梦寐想去的人文学院其中一页。 民间有话:上错花轿嫁错郎,自己戏称:上错专业入错行,说可惜也不可惜,张英老师也同我讲过:大概只有不在局中,你才会品出局中的好。 说了这么多,也该进入正题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并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因为这堂公选课我也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看了两遍。这是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苏童尝试用老式方法叙述老式故事,张艺谋则将这部意味深刻的作品搬上了荧幕。 大红灯笼高高挂描述颂莲由一个女学生变成大户陈家四姨太,渐渐融入陈家大院的争风吃醋中,目睹陈家女人的一个一个的悲惨命运,最终连自己也变成了疯子,影片以沉重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封建大院里的恩恩怨怨,明争暗斗。 从题目来说
3、,乍一看有些喜庆,这也是我第一次对这个名字的印象。可是随着真正地深入和剖析,一点一滴地融入影片当中,我觉察到一股哀凉的色彩。传统意义上喜庆安详的灯笼,在这里却染上了权力的色彩,争宠的氛围无形中笼罩了这个深宅大院。 有人说张艺谋的色彩实在够狠,红就红的烈,黑就黑的惨,灯笼在里面作为一种封建规矩的象征,其形式本身已经超越内涵本质成为一种束缚。点了灯就能享受到垂脚按摩,点了灯才能按自己口味加菜,点灯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女人每天在这样的渴盼中度过孤寂无聊的生活,就像导演借巩俐所扮演的颂莲之口向观众传达“这个院的女人除了不像人之外,什么都像。”大宅院营造的屋檐相连的封闭构图,更
4、是将这种死气沉沉的静止气氛外化到了一种极致。 塑造本片中人物及表达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法是人物的色彩。除了在不同情绪的场景选择不同的冷暖色调,本片还利用了人物衣着的变化来外化人物。陈家四位太太在衣着上的性格与状态外化更为明显,一直都是城府很深的大太太和二太太一直都穿着颜色复杂深沉的丝质衣物;而三太太梅珊起初的全红丝质衣物到中段的彩色衣物直到后段的淡兰色衣物以及死时的全白色衣物便是叙述三太太由得宠、骄横到城府渐深再到渐渐看淡直到最后非正常地凄惨地死去的过程;同样,颂莲的衣服颜色则是白、彩色、淡蓝又到最后的白,这样的使用方法与塑造三太太方式相同,道出了颂莲由纯净到争夺到看淡再到最后疯了的过程,这样的人
5、物塑造使得导演意图成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本片结构上的处理也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创作者将本片分为了四个大段,即院子里的夏、秋、冬和第二年夏天,张艺谋导演刻意地使这高墙大院里“没有春天”,利用“春”这一美好意象的缺失给了封建旧社会一个下马威,这就是本片批判封建社会的体现。同时,张艺谋导演利用夏、秋、冬在生活中各自的猛烈、艳丽和清冷的视觉特点将颂莲在院中争斗的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二年夏天”的使用使结局与开头“夏”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本片难得地拥有了一种封建社会中的宿命感,促使了影片主题的升华,也就是从对封建的批判上升到对其中人物宿命的探讨。 大红灯笼高高挂所描写的深宅大院更像是封建制度孕育下
6、的私人王宫。陈老爷是一家之主,更是这王宫里至高无上的王,他象征着权力,象征着规矩,象征着生死。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什么叫自私,不需要换位思考,偶尔为了想与你同床共枕,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才会冠冕堂皇不痛不痒的安慰颂莲几句。如果给你脸你不要脸,手一挥便扬长而去。颂莲的直率,个性鲜明让她必定在“后宫”之争中被人算计一败涂地。“嫁人”时她似乎妥协于命运的无奈,但“封灯”后又在自己的权益上与小丫鬟雁儿发生争执,依旧渴望能够争取什么。这样一种有些矛盾的双面性是她性格上最突出的一笔。大老婆老态龙钟,年岁颇长,肯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配,更像彻底被体制化的皇后,在深宫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已经对一切看的心
7、知肚明。二太太卓云的外表温良贤淑,内心狡诈阴毒,笑里藏刀绵里藏针,明枪易躲暗贱难防,这注定了她是后的赢家,虽然没有什么胜利比这样更可悲。三太太是一个戏子,曾经的名角儿,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喜怒形于色不够城府,这些原本不是缺点的性格特征在封建体制内让她招来了杀身之祸。颂莲疯了,三太太死了,二太太得意了,大太太置身事外,五姨太娶进门了,新一轮的勾心斗角开始了,一切都暗藏杀机。 很多人认为封建并不源自礼教,而是人心,因为所谓的规矩,不过是由争斗的胜者所制定。这一点,我深深认同。或许所谓的旧社会便是败者永远地活在“封建”中,胜者继续与其他人玩着制定规矩的游戏,从另一角度说,颂莲和惨死的三太梅珊最终都
8、胜利了,因为她们不用再玩这根植于人心的封建游戏。而红灯笼这一“暂时胜利”的标志还会在旧社会中延续下去,因为那是个特权者与胜者统治的世界,陈老爷这种人会不停利用“封建规矩”这一手段来满足自己那沉浸于欲望的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里,画面只是对颂莲的特写,但真正掌握颂莲命运的继母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为观众无法看见画外的继母,反而无形当中将继母的统治地位体现出来。而这个方法对陈老爷更甚,虽然是主角,导演却一直让他在画外或将他置于大全景中,使整部影片中观众都看不到其脸,只能听到他控制一切的声音。由其是影片的最后一幕,他训斥颂莲:你看什么了?你什么也没有看到?你已经疯了!这一切的都使得他的“封建制度下大家长”的统治地位更为明显。也露骨地道出了这个问题:有权有势的人自然成了统治者。 小丫鬟雁儿在影片里也是个增色的角儿。她自己在房间里面点灯笼,她听到姨太们的捶脚声,躲在自己的房间双目紧闭,双唇微启,尽情的贪婪的享受着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迭起。这也正体现出封建制度下没有地位的女性一种深深的可悲性。 一幕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挂出生动的喜庆,却挂出了刺骨的压抑。同是一个院子里的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一场深院好戏,写尽了封建制度下冰封凌乱、挣扎不屈的人心,写尽了人性的丑恶,写尽了万恶腐坏的旧社会体质,更让所有人尝到了一股旧中国框架束缚下惊人的寒意。 今夜又是哪院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