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689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明借箭》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明借箭教学设计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紧扣课文语言,揣摩周瑜的心理活动,了解孔明成功借箭的原因。体会孔明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孔明“神机妙算”这一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工具书,结合注解,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 1、2自然段:周瑜让孔明十天走赶造十万枝箭。 3到7自然段:孔明向鲁肃借鉴船,然

2、后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箭。 8自然段:孔明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国,继续学习课文孔明借箭。 2、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周瑜让孔明十日赶造十万枝箭,孔明向鲁肃借船,然后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箭。孔明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起因 造 经过 借 结果 交 3、小结:像这种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1、当周瑜

3、从鲁肃口中得知孔明早已知道蒋干二人之事时,心中大惊,说道:“此人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次日,便请孔明议事。那孩子们看看文章哪个自然段在写议事? 2、自由阅读他们议事的过程。 3、出示句子: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这是议事中,周瑜说的第一句话,请个孩子来读一读,其它孩子想一想,周瑜会怎样问? 4、联系前后文,猜猜周瑜会怎样问? 5、当以何兵器为先?我们一起来问问。指导学生朗读。 6、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孔明脱口而出。那接下来周瑜又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对话,揣摩揣摩周瑜的心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并指导朗读。 瑜明知故问:“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

4、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孔明脱口而出:“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1 瑜 说:“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 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爽快地答应:“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瑜 问:“十日之内,可完办否?” 孔明不慌不忙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 问:“先生料几日可完办?” 孔明胸有成竹地说:“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瑜 说:“军中无戏言。” 孔明态度坚定地说:“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7、小结:孩子们,周瑜一心想置孔明于死地的心理,就是通过他说的话传递出来的。

5、看来透过人物的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深入地体会到人物的形象。就请同桌的孩子分角色练读练读他们的对话。 8、请两个孩子来分角色读一读。 9、周瑜步步紧逼,孔明成竹在胸。分组读一读。请一二组同学读孔明的话,三四组同学读周瑜的话。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周瑜一心想除掉孔明,让他造箭是虚,要他命是实!可最后,孔明真的如期交上了箭。当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时,:瑜大惊,慨然叹曰:生接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板书: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五、学习经过部分。 本文说孔明神机妙算,那么孔明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孔明神机妙算的

6、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 1、懂天文 2 学习句子: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为什么说这句能体现孔明的神机妙算? 出示:因为大雾漫大,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是啊,联系后文我们知道这场大雾,正是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改用乱箭射之的必要前提之一。句中有这样一个词。“果然”,“果然”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在意料之中。) 为什么说,这场大雾在意料之中?联系前文,找一找相关句子。 出示: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这前两天都没动静,完全可以省掉这两天,直接写

7、成至第三日,这样既清楚又简洁,想想:作者为什么没这样写?比较句子: a、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b、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引读:是啊,事情已迫在眉睫,可是已经火烧眉毛了,但是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才 小结:由此看来,这大雾确实不是碰上的,而是孔明预测到的。这说明孔明通天文连三天之后的大雾都能预测到。你们说他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说取箭之事时,大惊,慨然叹曰: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刚才咱们用前后联系的方法读懂了孔明的神机妙算。你们看看还有哪些话前后联系在一起能体现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3 2、识人心 句子:

8、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 “惊”是什么意思? 当时曹操号称大军80万,而孔明所带仅600余人,却敢迫近曹操水寨,擂鼓呐喊,鲁肃当然感到吃惊,请个孩子读读。生读。 句子: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和吃惊的鲁肃相反的是带笑的孔明。文中写孔明说话的地方有十几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你们说,他在笑什么? 师创情景引读:是啊,孔明面对慌作一团的曹营,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嘲笑到: 哼,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想到周瑜的阴谋落空,孔明便禁不住仰天大笑: 哈哈,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

9、待雾散便回。 面对眼前不知情的鲁肃,他微微一笑说: 呵呵,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小结:提示语中的一个“笑”字,让我们看到了孔明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孔明这个人物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下边,就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吧。生齐读。 句子:曹操果然中计,操传令曰生齐读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孔明对曹操了如指掌。看来他还会洞察人心。那孩子们想想,当孔明从容地坐在船舱中饮酒取乐时,周瑜又在想什么? 然而当他明白事情的真相时,非常吃惊,慨然叹曰: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4 3、知地利,善谋略 还有能体现孔明神机妙算的吗? 生:船只头西尾东 生:孔明叫

10、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 师小结:这篇文章,只要我们把前后联系起来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每一个词句都显示着孔明那份超人的智慧。他通天文,知地利,识人心,善谋略,更是智慧的化身,难怪就连对他恨之入骨,决意斩之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认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六、总结拓展 1、后人借这件事创作了一首诗来赞美诸葛亮,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生齐读。 2、课题是孔明借箭,为什么要说是“借箭”,而不说“取箭”呢? 3、对,有借必有还。他们是如何把箭还给曹操的?我们阅读这种历史性的文章,只局限于一个小故事是不能全面理解文章内涵的,我们还要更多地了解故事相关的背景。请孩子们下来之后好好读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必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5 板书设计: 起因 造 28 孔明借箭 经过 借 神机妙算 结果 交 神机妙算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