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744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论文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小学 柳叶儿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和谐 愉悦 快乐学习 提高效果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

2、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审视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

3、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趣求乐。 1 新课标倡导情境教学,实施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互动影像来引入新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经,孙悟空去化斋,带回了三块一样大

4、的饼。唐僧说:三块大饼,我们四个人怎么吃呢?孙悟空说:“你分给我一块饼的四分之三就行了” 唐僧就把第一块大饼平均分成4块,拿了3块给孙悟空。沙僧说:“我想要6块” 唐僧把第二块大饼平均分成8块,拿了6块给沙僧。猪八戒觉得太少了,吃不饱,他说:“我要12块,我要12块”,于是唐僧把第三块大饼平均分成16块,给了猪八戒12块。猪八戒觉得这还差不多,乐呵呵地笑了。孙悟空在一边也偷偷地笑了。学生听完、看完后,我随即出示:34681216、 、 这三个分数。同学们,请你们做小老师,你认为他们三人谁分得多?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

5、制,并能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创设出的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给孩子选择学习的权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那都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习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首先为

6、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2 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 三、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平时课堂教学,教师惟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使

7、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教师的讲解仍占有主要地位,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我给学生一些小木棒,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有的可以拼成,有的不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指引,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确实,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四、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要重视情感投资。 教学活动是师生

8、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3 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

9、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

10、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各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六、积极鼓励学生,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

11、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受表扬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激发他们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低年级采用“星级奖励”,一颗小星星,一朵小红花,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课堂上,奖励给低年级的小同学,这是无4 比光荣的事情,是老师对他们表现的肯定和鼓励,更激发他们对学习无比的热情和信心。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作业批改过程正是老师批阅“童心、保护童心、呵护童心”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投学生所好,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分数、优良等级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会让老师手中的笔也多一些“感情“,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我们富有艺术化的评价去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用我们的赏识圈点孩子的骄傲。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唯有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去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1、小学教学参考 2、小学数学教师 3、教与学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5、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