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751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小学 3,所授学科:语文4,授课课时:第一课1. 授课地区:农村 2,面向学生: 时 5,学生课前准备: 1)、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2)、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反复阅读理解。 二、 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在朗读课文中,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 “五光十色”、“蠕动”、“威武”、“寸步难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

2、生的爱国情感。 4、学习作者总分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三、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语句优美形象,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更让西沙披上了一件美丽、富饶的彩衣,使其美轮美奂。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是锦上添花。 西沙群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进行

3、初步感知,增强感性认识。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为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1、整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西沙群岛的富有体现在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利用网络百度搜索西沙的风光图或录象片及本课课件,在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后,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制作成易吸引学生便于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PPT课件。2、学生课前对西沙群岛的资料整理。 课前百度搜索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搜索下载有关的的视频资

4、源,课上放映,让遥远的西沙近距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直观感受西沙。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以读为主线,通过听课文录音到跟读,从齐读到指名读,从分组读到师生竞读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品,读中悟,逐步领会句意,深入体会文章的主要脉搏。让学生在读中领略西沙的风景,在词藻间体会西沙的富有。让学生对西沙的了解有遥远到眼前,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认识过程,让老师这个“导游”带孩子们在优美的语言中游走,领略西沙的海水、海底、海滩。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在我国最南方的南海,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 2、 美丽

5、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 3、 今天,就让老师来做一次“导游”坐上轮船一起走进西沙,感受西沙的水,触摸西沙的沙,俯瞰西沙的鱼,领略西沙的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朗读 4、 在优美的课文朗读中,大家认真的听,美美的看,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不是呀?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呢?板书补充课题: 二、新课 解决字词,扫清障碍。 1、 这些生词你会读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课前的学习情况。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 ppt中的词语部分。 2、 这些词语意思你都知道吗?不明白的地方举手,我们一起帮助你。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 字词同学们学的很

6、好,不知道课文读的好不好呢?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边听边想边画: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板书 课件出示课文第2、3、4、5、6自然段的开头一句。 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1、精讲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美丽的西沙在向我们挥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西沙,尽情的玩耍吧! 出示课件,西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汇报,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画一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些特点的 生汇报,师随机引导学生“有的有的有的”理解写作方法,使学生对祖国的壮美河山产生热爱之情。 小结:西沙以它的风景优美 物产丰

7、富而得名,因此,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过渡:同学们,美丽的西沙风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找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找出自己喜欢景点的相关段落,看看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3)、朗读感悟或扮演小导游讲解。 2、学生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然后汇报,师适时点拨引导,学习作者用拟人、排比的写作方法描写西沙的海参和珊瑚、鱼,并出示珊瑚,鱼群,贝壳相关图片感受特点。 同时板书 珊瑚 鱼群 贝壳 过渡:西沙群岛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分举手回答,大声说出:海鸟 板书: 过渡:是呀,西沙群岛

8、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站在西沙眺望美我们美丽的岛屿,我们无比自豪,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 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 提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呢? 小结:使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用到这种写法。 三、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欣赏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攀登了雄伟高耸的万寿山,畅游了水平如镜、翠色如玉的昆明湖,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正是作者按游览顺序并抓住了这些景点的特点,才能把这个美丽的大公园如此生动准确的展现出来,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课后,同学们也学习这种方法介绍一处景点。 附板书设计: 2

9、2、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总述 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六、 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本课重点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网络资源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

10、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一、纵向抓结构,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本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具有海上交通的重要,国防战略的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是个可爱的地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分说。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种后应,也作为文章的总

11、结。 二、抓重点,引中心。 抓住26这几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抓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技巧。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最后一段再概括文章,中间的分述各段点名西沙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习和运用这种写作模式打下了基础。 3抓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了海参和鱼的特点。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夸张在这篇课文中运用的也很好, “西沙群岛的海里

12、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 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确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那样教学才是完美的。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河北省 学校:石家庄市藁城市东邑小学 姓名:刘红霞 职称: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岗上镇东邑小学 XX年来,我一直在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三尺讲台上,我用自己的辛劳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追求梦想的少年,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的明白,要想不让时代淘汰,就必须努力探索实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严谨治学,勇于创新。XX年来,我曾多次参加县、市级组织的评优课并取得了众多荣誉,在成绩面前,我深知自己还有更多要学习,要摸索,要锻炼的机会与挑战,在互联网信息的今天,在“百度”陪伴我教学生涯的日日夜夜,丰富了我的教育理念,使我的教育教学如鱼得水,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今后的我在它的陪伴下会孜孜不倦,硕果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