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794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教 师 课题名称 语文 孟相娟 年 级 单 位 二年级 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红旗区实验小学 小马过河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 1.教师主观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

2、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语言。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方法。而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通过听读识字,以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认读生字。因此学习本课要重点训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3.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在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

3、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认字14个,写字8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1、激趣: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集体中,看到这么多张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紧张了,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教师激情导入:听了大家的发言,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它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引导提问:通过读

4、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坊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

5、河边?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细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教师配乐感情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同时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在有感情

6、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出示要求后教师首先要指示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往往将读与思考脱节。学生自主学习后,分小组讨论。 四、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

7、,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松树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师: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当中,和您们共同表演这部分内容,好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将这个片断表演出来。老师当小马,谁来当牛伯伯?谁来当松鼠?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

8、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A、指名读。 B、“立刻”、“马上”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 C、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

9、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写做改写句子的练习:用“不应该而应该”的句式表达老马的意思。 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

10、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说“高度” 说“深度” 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4、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它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它就欢快的唱起了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唱。多媒体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六、分角色读,读中升华。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马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吗?聪明的叔叔阿姨们,把这个童话故事拍了一部动画片,可是还没有找到配音演员,大家想试试吗? 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学生当配音演员。 七、依据课文,小结收获。-

11、 1、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收获。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过什么难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3、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八、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它说什么? 1、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拓宽思路。 2、两人一组分角色根据自己的想

12、象进行对话练习。 3、指名小组汇报表演。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 浅 高 小马图片 深 松鼠图片 矮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既不像也不像 作业或预习 续编故事: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赶紧去给外婆家送袋面粉吧!”小马驮起面粉飞快的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请同学们替小马想想办法,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续编完整,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自我评价 本课我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突破了难点。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 课件形象直观,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教态亲切,课堂气氛融洽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评议一单位: 姓名:张燕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