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理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943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戏曲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戏曲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戏曲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戏曲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戏曲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戏曲理论戏 曲 理 论 导 言 一、戏曲的定义: 1. 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三要素:歌舞;表演;故事 2. 简略定义:戏曲=戏+曲。戏,扮演;曲,音乐性 二、戏曲历史与样式 1. 前戏曲时期:先秦到宋之前。 主要样式:傩戏;汉代百戏;南北朝歌舞戏;隋唐五代参军戏;晚唐杂剧。 2. 宋金元时期:主要样式: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温州杂剧 3. 明清时期:主要样式:明清传奇;明清杂剧 4. 晚清至今:昆曲;花部地方戏 三、不同戏曲样式的共性 1. 艺术样式的共性:唱、念、做、打 2. 审美共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这是本课程讲述重点。 第一章 戏曲的音乐体制、唱词特征简介 第一节 杂剧、传

2、奇、花部的音乐体制 一. 杂剧音乐体制 1. 曲子的来源与色彩 主要是北曲。据王国维统计现存院本名目689种中,所用曲调以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歌调为多;而在宋官本杂剧中所用曲调则以大曲、法曲和词调为多。 音乐色彩:具有浓郁的刚健雄浑的风格色彩。与以下所举曲调构成诸因素密切相关:音程多四度以上的上下跳进,并有其常用的特性音调,形成高下跌宕的旋律特点;词繁而音少节奏质朴紧促,具有“促处见筋”的效果;句尾常使用底板、拖腔,以增强唱腔的动势。 2. 曲式结构曲牌和曲牌联套。元杂剧一般由4折1楔构成,每折用1套曲,一剧有4大套曲,以体现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的一致性。 “曲牌连缀”:每套曲按照同宫调原则,

3、将曲子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一套曲可以由N个曲子组成,但这N个曲子一定是同一宫调的。所谓同一宫调,就是曲子在音程、旋律上大体相当。 连缀时它既可以是一首小曲的多次重复,也可以是多首不同小曲的连缀,还可以是两首小曲的交叉。即不同曲牌相联接的缠令形式;两种曲牌交互联接的缠达形式;同一曲牌变化反复的么篇形式。这些形式在具体按腔时容许有所变通。 宫调运用。元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十七宫调之说;稍后的周德清则说宫调“一十有二”。而今存元杂剧本中标明曲牌所属宫调,只有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9种宫调。 根据现存北曲曲谱来看,宫调分类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调高和调式;另

4、一方面具有规范同类曲谱具有相近的调域和大致的音域,或表示同类曲谱在音调上存在着共有的性质,因此为实际演唱提供方便。 特殊情况下,可以借宫和犯调,突破宫调规范使曲牌的表现力得到丰富、扩展。 3. 演唱形式:元杂剧受诸宫调的影响,其全剧或一折,由主要角色主唱,除主唱者外,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救风尘杂剧,就是由赵盼儿一人主唱,其他人只进行宾白念做。杂剧有比较集中的大段唱腔,以刻画主要人物或叙述事件。 其结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歌唱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提高主唱者的演唱水平;但另一方面,次要角色在演唱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限制了同主要角色的情感交流。 4. 器乐伴奏:不少人认为北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弦索

5、。但从现在遗存的典箱、壁画、砖雕中所见却只有笛、鼓、板,笛等管乐器主旋律;鼓、板定节奏。这与唐诗宋词演唱时的伴奏乐器是近似的,鉴于曲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人认为伴奏加用筝、琵琶、三弦等弦乐器是较后的事。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明清传奇音乐体制的基本特征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南戏与杂剧生活在同一时期,并且杂剧非常兴盛,这使得它在音乐体制上同杂剧有很大的近似性;但南戏毕竟属于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它在音乐体制上与杂剧又有不同。因此,明清传奇与杂剧在音乐体制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曲子来源与情感特征:以南曲为主,又杂有一些北曲。 南北曲合套:在传奇

6、里,南北曲合套的形式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 总体上看:南曲以宫、商、角、徵、羽为主,较少5音程的大跨度旋律;相较杂剧,他词少而音多。因此,明清传奇的曲子情感色彩较为柔和,旋律比较悠扬。但由于明清传奇可以南北曲合套,使得传奇的曲子情感色彩比起杂剧来说,较为丰富,旋律悠扬婉转为主的同时,也能表现一些慷慨激昂。 2. 明清传奇与杂剧的音乐体制的大致区别 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

7、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可用一个宫调,也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三、花部地方戏的音乐体制 1音乐来源:地方民间音乐、地方说唱艺术、杂剧传奇艺术等 2音乐结构体系:“板式变化体”“板腔体” 地位:这种音乐结构形式,在中国戏曲中有较大影响

8、。它与曲牌联套体结构形式并列,构成了中国戏曲音乐的两大结构体系。它兴起于梆子系统,而为皮簧系统所丰富和发展,并为近代新兴的众多戏曲剧种所广泛采用。 实质:板+腔,节奏+旋律。 形成的原理 1民间音乐的变奏方法。板式变化体结构形式的形成,乃是基于中国民间音乐的变奏方法。 2重复到变奏的审美原因。 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复,如民歌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苡,薄言采之。有、掇、捋、袺、襭。又如山西民歌圪梁梁: 对面上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的谁, 那就是的那个要命的二啦妹妹。 东山上的那个点灯吆,西山上的那个明, 一马马的那个平川吆瞭不见个人。 妹妹站在那个圪梁梁上,哥哥他站在那个沟, 想起我的那个

9、亲亲吆泪满流。 重复的优点:感情、情绪统一,整饬的美;缺点:不能表达情绪、情感的变化与多样。如果是戏曲完全照搬民间音乐重复这个特点,则不能抒发不同人物的情感与情绪、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情感与情绪。这需要通过变奏来解决。 3变奏的方法:变节奏、变旋律 在民间音乐中,为使情感、情绪得到尽情发挥,常采用扩板加花、抽眼浓缩、加头扩尾、翻高翻低、移宫犯调等手法,在一个片断、一个乐句或一支曲牌基础上来发展曲调。变节奏、变旋律。 变节奏:这种变奏方式,在历史上可上溯至唐宋大曲。虽然大曲的结构庞大,每首有数十段之多,但却是在同一曲调基础上,运用节拍、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大型的歌、舞、乐相贯联的作品,有轻歌曼舞及

10、管急弦繁等不同情趣的变化,它为后世运用变奏原则组成大型乐曲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这种变奏方法影响了后世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节奏与情感的对应关系: 一般说来,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其内心节奏总是舒慢悠长的,因而慢板长于抒情。 情绪激烈的争执或控诉,其语气的节奏也总是急促的,这就是流水板及快板所具有的功能。 当强烈、激动的感情需要冲破一切束缚而尽情宣泄的时候,规整的节拍形式已不能适应,就需要以节拍自由的散板来表现。 凡此种种,不同节拍与节奏的运用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外在形式。 在各类板式中,原板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一切板式都是从原板变化发展而来。原板为中庸速度、句幅中等、拖腔不多的一板一眼

11、的板式。但如将乐句的速度减慢,句幅扩充,增加旋律的华彩,并大幅度运用拖腔,这就产生了一板三眼的慢板类板式。倘在原板基础上将速度加快,句幅缩短,旋律就简去繁,使节奏紧促,这就形成为有板无眼的流水板式。如在上述基础上,再运用将固定的节拍形式打散的方法,使速度快慢、节奏缓急、句幅长短、行腔伸缩均能自由发挥,则又形成散板类的板式。 板式的转换方法,大致有如下两种: 在前一板式的唱腔告一段落后,再转为后一板式 在一段唱腔的中途,直接由前一板式转入后一板式。 前一种转换法,因前后两种板式均为各自完整的唱腔,它可以通过锣鼓与伴奏过门另起,也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渐转。后一种转换法,则处理手法多样:既可出现在上下

12、句之间,从下句起转入新的板式,又可以在一句之中突转,上半句为前一板式,下半句转后一板式,并且其灵活性也甚大,可于句中的任何一字转入新板。 通常,各种板式的变化组合大体上是按下列顺序进行的,即:散、慢、中、快、散,在具体运用时可以略有变化。它是基于音乐的逻辑性要求,也符合戏剧矛盾起伏的一般规律。 因此说,戏剧音乐就能利用各种板式的不同性能,表现各种不同的戏剧情绪;并能利用各种板式之间的变化对比,表现戏剧矛盾的发展变化。 稍变旋律:各类板式的曲调被用于刻画艺术形象时,在唱腔上又须作种种不同的处理,主要在于旋律起伏与节奏形态的多样变化上。 1加头续尾:在句中或句尾作旋律上的扩充延伸。 句中:旋律上的

13、扩充延伸,句尾:加用拖腔或不加拖腔:往往是旋律变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它在感情表达的深浅、浓淡上有极大区别。特别是原板、慢板类板式中的拖腔,旋律曲折婉转,起伏跌宕,虽无歌词,但情感的分量极重,常借音乐的力量将剧中人物的内在感情作充分的抒发。 2旋律的翻高或翻低:旋律活动音区向上或向下扩展; 3腔繁或腔简:加花装饰则腔繁,减音去字则腔简; 4移宫换调;加垛加衬;以及增减过门等等。 这些手法,为唱腔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余地,使之有可能适应戏剧化、性格化的多样要求。 但在这种变化发展之中,有几种因素却是不可改变或不可轻易改变的: 1标志着板式变化体基本特征的上、下句结构规律, 2标志着某一声腔或剧

14、种基本调式特征的上、下句落音的动静关系, 3体现各声腔、剧种特点的曲式特征,特定腔型与节奏型,还有过门等 这些因素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在通常情况下较少改变;个别因素在特定情况下亦可变通,但以不损伤其固有风格特色为前提。 总之:变节奏+变旋律,便形成“板腔体”这种戏曲音乐特有的结构方法。 采用板腔变奏的原因 审美原因:即表达多样情感、情绪的需要; 主体原因:民间艺人音乐素养、生活的环境等原因; 艺术样式影响的原因:民间音乐的启发,弋阳腔的“滚腔”的启发。 3、板腔体代表京剧的板腔分类: 腔 西皮 板 慢板 二黄 反二四平高拨南梆黄 调 子 子 西皮二黄反二四平 慢板 慢板 黄慢慢板 板 快三西皮二

15、黄 眼 原板 快三快三 眼 西皮二黄反二四平高拨南梆原板 原板 黄原原板 板 子原子原板 板 流流水 水 快板西皮二黄反二 垛子 黄垛子 高拨 子垛板 散板 西皮二黄反二 散板 散板 黄散板 高拨 子散板 高拨南梆子导子导板 板 导板 西皮二黄反二 导板 导板 黄导板 4、板式变化体代表豫剧板式分类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 流水板亦为豫剧

16、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 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 四、结语:音乐体制的程式性 1、杂剧、传奇讲究“曲牌连缀”:每套曲按照同宫调原则,将曲子连在一起。演唱形式:元杂剧受诸宫调的影响,其全剧或一折,由主要角色主唱,除主唱者外,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 2、板式变化体、板腔体的音乐:腔调比较固定,腔调的不同主要通过局部的变化来完成;情感的抒发也与板式对应关系也比较紧。 第一节 杂剧、传奇、花部的音乐体制 一. 杂剧音乐体制 1. 曲子的来源与色彩 2. 曲式结

17、构曲牌和曲牌联套 3. 演唱形式 4. 器乐伴奏: 二、明清传奇音乐体制的基本特征 1、曲子来源与情感特征 2. 明清传奇与杂剧的音乐体制的大致区别 三、花部地方戏的音乐体制 1音乐来源 2音乐结构体系:“板式变化体”“板腔体” 3、板腔体代表京剧的板腔分类 4、板式变化体代表豫剧板式分类 四、结语:音乐体制的程式性 第二节 杂剧、传奇、花部的唱词特征 一、 杂剧传奇的唱词特征 杂剧,传奇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唱词也就有了特殊要求。 曲牌的文字部分须“倚声填词”,各曲的句数、用韵,以及每句的字数,句法和四声平仄等,都有一定格式。简单地说: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曲有定韵,长短不齐曲有固

18、定韵律 1杂剧无论有多少支曲子,均须一韵到底。套曲中的每支曲子须一韵到底,而且整套曲子也必须一韵到底。 鸳鸯被半床闲,蝴蝶梦孤帏静。常则是哭香囊两泪盈盈,若是这姻缘簿上合该定,有一日双驾车把香肩并。 常记的曲江池丽日晴,正对着春风细柳营,初相逢在丽春园遣兴,便和他谒浆的崔护留情。曾和他在万花堂讲志诚,锦香亭设誓盟,谁承望下场头半星儿不应,央及杀调风月燕燕莺莺。则被这西厢待月张君瑞,送了这花月东墙董秀英,盼杀君卿。 玩江楼山围着画屛,见一只采莲舟斜弯在蓼汀,待和他竹叶传情诉咱闷萦,并头莲分做两下,鸳鸯会不完成,知他是怎生。 付能的潇湘夜雨晴,早闪出乌林皓月明。正孤雁汉宫秋静,知他是甚情怀月夜闻筝

19、。那时节理残粧对玉镜台,推烧香到拜月亭,则被这梅香紧将咱随定,不能够写相思红叶题情。指望似多情双渐怜苏小,到做了薄倖王魁负桂英,撇得我冷冷清清。 金凤钗斜簪在鬓影,抱粧盒寒侵倦整,想踏雪寻梅怎行?弄黄昏梅梢月,香正满酷寒亭,伤情对景。 当日被破连环说啜赚得再成交颈,谁承望错立身的子弟无音信。闪得我似离魂倩女相思病,将一个魔合罗脸儿消磨尽。径不着也麽哥,如今这谎郎君一个个传槽病。 我便似兰桥驿实志真诚,他便似竹林寺有影无形。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别离如乐昌分镜。 他便似柳毅传书住洞庭,千里独行。吹箫伴侣冷清清,我待学孟姜女般真诚性,我则怕啼哭倒了长城。 京娘怨杀成孤另,怨你个画眉的张敞杂情。揣着窃

20、玉心,偷香性。我则学举案齐眉,贤孝牌上立清名。 金钗剪烛人初静,彩扇题诗句未成。后庭花歌残玉树声,琵琶怨凄凉不忍听。比题桥的相如忒寡情,戏妻秋胡不老成。想则想关山远路程,恨则恨衣锦还乡不见影,则不如一纸刘公书谨缄定,寄与你个三负心的敲才自思省。 此套叶庚青韵,但叨叨令第四句“将一个魔合罗脸儿消磨尽”叶真文韵,这种借叶邻韵的现象在南北曲中经常见到。 与词相比,曲的用韵除了和词一样可以句句叶韵、平仄通叶之外,而且不避重韵:例如第三句、末句,一首曲子两句重韵。也是如此。 2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韵大致符合中原音韵 以为例: 常记的曲江池丽日晴,正对着春风细柳营,初相逢在丽春园遣兴,便和他谒

21、浆的崔护留情。 曾和他在万花堂讲志诚,锦香亭设誓盟,谁承望下场头半星儿不应,央及杀调风月燕燕莺莺。 则被这西厢待月张君瑞,送了这花月东墙董秀英,盼杀君卿。 中仄平, 中仄平, 中平仄仄,中中中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平平。 加衬字成为曲的重要方法,北曲的衬字尤其多有的句子衬字远多于正字。曲牌除了宫调各有归属之外,牌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定声之内者为“正”,定声之外者为“衬”。衬字多在句首,也有在句中的,句末、句中停顿处是不能有衬字的。北曲因板式无定式,衬字上可增加板位,故衬字多而不影响演唱,南曲之板式多有定式,衬字不占板位,故衬字太多会影响演唱,故南曲的衬字远少于北

22、曲。衬字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和描摹情态。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中仄平 ,中仄平, 中平仄仄,中中中中仄平平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3、如果要写杂剧、传奇,或者说校对其是否合律,参考的韵书和律

23、书有: 中原音韵收录北曲曲牌有335个,分属12个宫调;清初文人李玉据明代人徐庆卿原稿改编的北词广正谱收录北曲曲牌447个;明沈璟编撰南九宫谱收录南曲曲牌719个;清康熙间王奕清等奉敕编撰的钦定曲谱收北曲曲牌334个,南曲曲牌699个;吴梅南北词简谱收录北曲曲牌332个,南曲曲牌871个,总共1103个。 二、地方戏的唱词特征 每个唱段必须一韵到底。韵大致符合“十三辙”。 唱段多为偶数句;其中奇数句多为仄声、可用同韵可不用同韵;而偶数句多为平声,必须用同韵。 没句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五字句也有一些,可为七字句变体;其它字数,如6、8、9都属于七字句和十字句变体,少用。 句式格式,七字句多为2、

24、2、3,或3、2、2;而2、3、2比较少见;十字句多为3、3、4;4、3、3,而3、4、3比较少见。 句式与唱的停顿运腔密切相关。如3、3、4句式,或者33、4;或者3、34。如果字数不是七字句或十字句,则需要通过放慢或加速以适应前面要求的演唱节奏。 例子:豫剧花木兰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例子: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谁知纱帽罩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豫剧吃亏歌的歌词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9 能吃亏

25、自然就少是非。9 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9 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9 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9 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9 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9 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9 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10, 工作才能往前推;7 常吃亏多吃亏一直吃亏,10 在人前你才好吐气扬眉;10 吃亏吃亏能吃亏,7 莫计较多少赚与赔。8 吃亏吃亏常吃亏,7 你永远不会把包袱背。9 吃亏吃亏多吃亏,7 吃亏吃得众心归;7 吃得你人格闪光辉!8 第二章 戏曲的念白、做打 第一节 杂剧、南戏、花部地方戏的“白” 一、白,在杂剧中常称之为“宾白”,如此称呼的原因大致有二:“唱为主,白为宾”,故称“宾白”;“两人相说为宾,一人自说为白

26、”。南戏和花部地方戏则直接说白。现存剧本中:杂剧提示说白用“云”,很少用白;南戏提示说白用“白”;而地方戏则直接可用“白”,或“说”。其实是一回事。 二、白的分类: “宾白”可分为对白和独白两种形式。对白,就是两人或多人说话。独白,可以分为定场白、冲场白、旁白几种。定场白,这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的自我介绍,一般先念两句至四句,再自报家门。这种形式显示了杂剧从话本、说唱衍化而来的痕迹。冲场白,这是角色第二次上场或第三次上场的说白,直接向观众叙述事由或表达心情。旁白就是背着其他演员单独对观众说话。 根据其音乐性,可分为“念白”和“口白”。 念白,是我国戏曲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以一种介于读与唱

27、之间的音调将语言音乐化;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配合表情、身段同时并举,来叙事和表达人物思想。 念白的艺术功能:戏剧化、音乐化 念白的分类: 散白:在节奏、音调上比日常生活言语有所夸张 韵白:经过更为复杂的艺术加工,其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与抑扬顿挫更为夸张,距离日常生活语言较远 数板:将节奏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通常用一眼板或流水板形式出现,常以切分节奏的运用为特点,节奏感强烈 引子:半唱半念,念为韵白,唱则有固定的音高与节奏旋律,可视为念唱相间的混合体。 口白,介于日常说话与诵读之间。同念白中的散白比较接近,实践中有时候不做区分。口白近似于日常地方话,可以尽量的

28、土地方化。 口白艺术功能:戏剧化,主要完成叙事,简单地表达心情。 念白的音乐性主要特征: 1抑扬顿挫,近似于简单的唱,根据情感表达需要来设计; 2要结合锣鼓点子。 3声调以各剧种所在地的官话为基础,拉伸后形成的一种很特殊的舞台语言。 4念白要分清尖、团音。 昆曲的念白的调值:所谓调值,就是四声、阴阳的高低。韵白的高低音次序是: 上声高 阴平次高 阳平中 入声低 去声次低 正因为白口是四声阴阳的配合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念起来不得不加以变化,这就是念白的调值变化,也可以称为变音念法。这种变法,大体上有下列若干种: 两平作一去,把第二字念成相近去声:披星、回衙;两上作一去,把第一字念成相近去声:小姐、

29、饮酒;两去作一平,把第二字念成近似平声:性命;阴平、上声相连,念成一般高,第二字比第一字略硬些:公主;阴平、去声相连,先高后低,第二字出音较重,尾音略往上送:夫妇;阳平、上声相连,先低后高:明晚;阳平、去声相连,先高后低:颜面;上声、阴平相连,先高后低;如在句中,也可先低后高:主公;上声、阳平相连,先高后低:寡人;上声、去声相连,先高后低,第一字略似阴声,第二字沉着些,尾音往上送:也罢;去声、阴平相连,先低后高,第二字尾音不可往上挑:相公; 三、念白要与剧情、人物相配合 不同的剧情、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念白。 第二节 地方戏中的做打 一、做、打定义及其在戏曲中的作用: 做打,广义的解释是表演技巧

30、,一般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和打斗。“做”,是以形体动作为手段,用以显示人物的情绪、态度和情感,间有叙事功能的表演方式。“打”是以武技表演的形式来表现人物之间的搏斗。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戏曲艺术应该以唱、念为主,但如果做、打和唱、念配合得当,形体动作可以帮助语言动作更加鲜明地表现作品内容、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因此,做、打和唱、念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根据生活的常态,在说话的过程中,为了加强语意的表达,有时就自然而然地配合一些外部动作, 中国的戏曲都是以唱为主,配合以做打,本无唱、做之分。但从京剧开始,根据剧情性质的不同,分出唱功戏和做工戏的不同,这是京剧艺术行当专工细化的结果,这

31、并不表明唱、念和做、打是要分开的。 二、做、打的艺术特征: 程式化:戏曲做、打动作来源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和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处理的,它比生活更强烈、更夸张、更鲜明、更典型。经过舞台的美化、由简到繁、从粗到精,逐渐成熟,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程式动作。 写意性:比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的划船,拾玉镯中孙玉姣的喂鸡,都是虚拟性的动作。写意,要与逼真相结合。没有了逼真,就无法断定写意的动作表演的究竟是什么动作;而逼真又不是处处、时时逼真,而是追求将行动的关键之处逼真,何谓关键之处?即表现动作的本质、表现动作的情景、表现人物与主题的地方。 古典美:圆。形圆,如山膀要拉得圆,耗退时脚

32、要往里勾,踢腿要踢眉心,身段、台步、圆场、指法、水袖、扇子、翎子以及趟马、走边、起霸等运用都是呈弧状圆形的。动作饱满,要有充足的舒展性。 音乐性:要同音乐配合,或同唱配合,或同锣鼓点子配合。这样,做打就具有节奏感,而不是随意的打。 如三岔口这出戏,完全依靠演员“摸黑”的一系列形体动作、打斗来使得观众在明如白昼的舞台上感受黑夜中的格斗。 第三章:戏曲人物脸部化妆 一、不同行当的不同脸部化妆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1、旦角的面部化

33、装,大致可以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几种不同的化装方法。 正旦(青衣和闺门旦)扮演的是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由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面部化装上也须略有区别。像铡美案的秦香莲、武家坡的王宝钏、琵琶记的赵五娘,脸上的脂粉不宜过重。眉描的宜细长一些,眼圈的黑色较重(不宜太宽),外眼角略向上挑起。口红的颜色涂得稍淡一些。整个的面部化装宜端庄淑静。 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的面部化装,一般是浓装艳抹,脸上的脂粉要搽得较重。由于具体的角色不同,眉眼的形态也应略有不同。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像佳期拷红的红娘、春香闹学的春香、拾玉镯的孙玉姣,眉眼的描画宜俊秀,口红要涂得重一些。为了表现少女的

34、面部化装特征,眉心可画一红点。 武旦(包括刀马旦)的面部化装,基本上和花旦化装相同 老旦扮演的是年老的妇女,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老年妇女,如果不化装,看起来很不像,可以在额间、眼角和鼻窝略画一些皱纹。 彩旦(多由丑角扮演),面部化装有搽粉与不搽粉之分。扮演反派人物,本色脸不搽粉,在腮边画一颗黑痣,眉梢眼角要表现出狡诈凶悍。或者脸上搽抹白粉,两颧涂两团红胭脂,下嘴唇涂一红点。 2、生角,这里指男性俊扮的小生、武生、老生三个行当的角色。 小生的化妆主要就是化妆的更加英俊,加底油、拍底色、抹红脸颊、打通天、拍粉底妆、描眉打眼圈、打口红(指不戴髯口者)等。 武生是要加入盔甲等,而老生

35、则粉、眼圈、口红要淡、要挂上髯口。 二、净、丑的脸谱 1脸谱的构图 脸为一个整体:整色脸;白鼻子脸;中心图案脸; 脸分两个部分:二字脸;对开脸;两截脸; 脸分三个部分:三块瓦脸;川字脸;三字脸; 脸分四个部分:四块瓦脸;十字脸;X字脸; 脸分多个部分:碎花脸;蝴蝶脸;翠花脸; 歪脸:斜破脸;兵丁脸;小妖脸 2脸谱的色彩与象征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 粉脸即白脸,一般用于权奸佞臣,如:曹操、秦桧、董卓等,另外丑行小花脸别称粉脸。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 绿色脸:勇猛,莽撞,冲动。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脸:骁勇威暴。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三、脸谱的图形、色彩与寓意 四、脸谱的主要特点: 与角色的性格形象关系的密切; 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图案具有装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