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222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母亲的鼓励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破天荒、悲喜交集”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读母亲对儿子说话,细细感受,了解母亲三次鼓励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说说谁是天底下谁是最伟大的人? 2、揭示课题:12、母亲的鼓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学习课文的方法,检查字词 2、自读

2、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3、完成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母亲参加了儿子从、到的三次 ,并对儿子说了三次的话。正是母亲的鼓励,让儿子有了;正是母亲的鼓励,让儿子最终获得了。 三、读文感悟,深入体会 、学习课文第一节。 1、分角色朗读,划出幼儿园的老师是怎么说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2、填写表格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为了儿子不失望,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 4、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表现? 5、句子理解: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说明母亲内心是痛苦的,因为所有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差的。 6、你认为这一节中的关键词有哪几个?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

3、、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文中指其她的妈妈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进步。 7、儿子听了母亲的话,有什么表现?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文中指儿子第一次吃两碗饭,第一次没有让妈妈喂。 8、从这一段的学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按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节。 1、学生自学,划出关键词。 2、交流:补充表格 媒体出示内容:走出教室,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流下了泪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3、理解词语。 黯淡:暗淡。文中指儿子原来的眼光无神。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儿子原来对自己不抱有希望。 温顺:温和顺从。文中

4、指儿子非常听话懂事。 4、理解句子。 走出教室,母亲留下了眼泪。 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5、学习了第二节,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讲读第三节。 1、轻声读第三节,完成表格。 媒体出示:母亲听了老师的话,惊喜地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他。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2、理解句子。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板书:惊喜“惊喜”的原因是什么? 儿子是否仅仅是等待妈妈一起回家吗?哪为什么? 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

5、进一步感悟句子,展开想象。 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走出教室,母亲留下了眼泪。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想象: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心想:_ 4、学习了第三节,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表扬、鼓励是母亲对儿子良苦用心的教育,是儿子进步很大,并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学习最后一节。 1、集体朗读最后一节,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着重理解句子: 媒体出示1: 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从小到大,你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你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儿子考取了清华大

6、学,为什么还要哭? 儿子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母亲一次次的鼓励,所以那时激动的泪,是幸福的泪,是感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大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聪明,而在于他是否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是否有坚定地奋斗目标,是否付出艰苦的努力。 媒体出示2: 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两鬓已经斑白”说明了什么? 说明母亲为儿子操碎了心,十几年来开家长会时的泪水强咽在心中,但还是一次次的鼓励儿子,使得母亲苍老了。 “悲喜交集”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 悲

7、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文中“喜”是指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悲”是指母亲十几年来开家长会时的泪水强咽在心中,是指母亲十几年来良苦用心的教育。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指母亲十几年来良苦用心的教育获得了成功;是儿子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不出的感慨,说不出的心酸,一种复杂的情绪借助于泪水一并泻出。 、小结:多么含辛茹苦的母亲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成功此刻是属于他们两个人共同的荣耀。 四、课外作业,拓展练习。 板书整理: 12、母亲 的 鼓励- 儿子 难过 破天荒 最差 伤心 有信心 落后 惊喜 有进步 满意 母亲的鼓励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母亲的鼓励是沪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母亲的鼓励课

8、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课文讲叙的是母亲三次家长会。前两次家长会老师对儿子的态度是批评、指责,可母亲一次次强忍悲痛,用善意的谎言表扬、鼓励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儿子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最后考入了清华大学。文章向我们诠释了母亲那鼓励后面强颜欢笑的悲痛。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走进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朗读,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班两级分化比较大,优生已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概括三次家长会的基础上,通过完成表格填空形式让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差生对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就连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较差,个别差生很懒惰,预习作

9、业从来不去做。 在阅读理解方面,较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变讲为导,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关键处,老师加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尤其是体会人物情感,适当的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破天荒、悲喜交集”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读母亲对儿子说话,细细感受,了解母亲三次鼓励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

10、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 继续抓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掌握文中的意思,尤其是对关键性词语的理解,采用优生讲,教师评,差生学的方法。“悲喜交集”这个词的理解至关重要,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感受母亲内心真正的悲喜,所以在理解“悲”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十几年来的辛酸泪强咽于心中,而这种辛酸只有母亲自己明了。 在基础知识方面,还复习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目的还是帮助差生通过经常性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2、基本技能: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为了照顾差生,在第一节的阅读填表时还是以示范为主,第

11、二、第三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划分段落层次方面,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扶植差生学会划分层次。面对优生让他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技能方面比较难的就是理解句子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着重抓住几句关键句引导学生感悟。一是母亲每次家长会后的神态表现;而是儿子每次家长会后的行动体现;三是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母子的表现,感悟母亲那鼓励后面强颜欢笑的悲痛。其次设计了母亲心理活动的,想象说话练习,从而感受母亲强颜欢笑背后的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课后布置了写段练习,学习文中写作方法,根据“老师的话,母亲的话,我的表现”的要求写一段话。 3、情感态度: 感悟母亲良苦用心地

12、教育,关键还在于学生要对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语句的描写来理解与感悟,从“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到“走出教室,母亲流下了泪”,再到“惊喜地走出教室”让学生走进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说鼓励时的矛盾心理,感受母亲强颜欢笑背后的痛苦,感受母亲的伟大。 母亲的鼓励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了自己诸多的不足: (一)文本挖掘不够深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但在本次的教学中我显然做得不够,只抓住了母亲的三次鼓励,而忽视了每次家长

13、会时老师对母亲所说的话.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说说母亲的悲与喜时,学生对母亲悲的认识,说得不够全面,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所以我想我应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每次家长会后母亲的表现和对儿子说的话的同时,还请学生找出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谎 然后将老师的话与母亲的鼓励同时出现在投影上,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这样更能体会母亲鼓励孩子时心里所忍受的痛苦,忍受的委屈,她每一次其实都是强装笑颜来让儿子高兴,给儿子信心和希望. (二)语言训练不够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在与文本对话中,作为老师要见缝插针,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在本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正是这样做的,如

14、:我们在被文中母亲言行感动的同时,不禁会联想起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你能体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吗 但学生说来效果不是很好,要么说得不到位,要么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所以,我想教师适当的点拨尤为重要,在让学生练说之前,我不如将导语改为作为一个母亲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别人说他的儿子笨,但她却还要强忍眼泪,强装笑颜来让儿子高兴,给儿子信心和希望.其实你们的父母也正如文中的那位母亲一样,为了你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他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你们真切感受到了吗 老师这样一引导,一点拨,我想更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父母的崇敬,感激之情.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这大概和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很多学生们进入高年级后就不愿说,不敢说,再加上这是第四节课,课一开始,受到了隔壁班同学喧哗的不良影响,课结束之前又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多少都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 那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这一直是困惑我的地方.反思我的课堂我想也许是少了些激励性的语言;也许是多了一点问答式,少了一点探讨式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中教学中要继续反思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