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283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馨提示牌教学设计温馨提示牌 教学设计 本课是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画图软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前面已学习了铅笔工具、颜色填充工具以及橡皮等工具的基础上,学习直线工具、椭圆工具、曲线工具、矩形工具、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鼠标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实现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 重点:椭圆工具、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矩形工具以及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曲线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 学生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

2、手操作能力,并且已掌握了几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课继续学习另外几种绘图工具,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紧密的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会起正迁移作用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学生能继续学习本课内容。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椭圆工具、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矩形工具以及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并学会这些工具在绘画中

3、的使用。 1 / 4 2技能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掌握椭圆工具、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矩形工具及文字工具的使用,并能熟练地用这些工具画一幅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探究意识; 信息技术与美术知识结合对学生进行美育;构建并提升学生对多学科融合的领悟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本课拟采用任务驱动法为教法,以自主探究法为学法。教学过程从情景创设入手,教师质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整节课既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更多的学生从课堂中学会画图的操作

4、技巧。 教学程序: 一、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1把任务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在15分钟内用以上6种工具画出一个蛋糕。让学生自主探究,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以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团结协作精神,让会的同学体验成就感,学得慢的同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都认真地绘画。教师巡回观察,记录比较好的作品、典型性错误和问题。 2通过广播教学系统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些作品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 3展示存在典型性问题的作品。师生工人同分析这些作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4教师归纳存在的问题后质疑。 2 / 4 质疑一:如何画出一条水平或垂直的直线? 质疑二

5、:怎样快捷方便的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正圆? 质疑三:只带一个弯的曲线是怎样画出来的? 质疑四:如何改变文字的颜色?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可能就有人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请几位学生起来边说边演示他们发现的快捷方法。然后又让其它同学尝试。最后再根据情况把存在的共性问题综合起来通过广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对个别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 二、巩固提高,动手实践:比一比谁是电脑小画家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美术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所学过的绘图工具绘出一幅漂亮的图画。 三、小结及评价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六种画图工具,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是今

6、天的电脑小画家,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实践画图工具的使用,画出一些美丽的图画送给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1思得:“画图”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勤于动手探究。学生从课堂上知道了画图工具的知识、掌握了操作技巧,经历画图的实践过程,感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时培养想象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达成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到了信息技术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3 / 4

7、 2思失:学生喜欢独自操作,不愿意受教师的导控。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绪有一定困难,甚至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未必回应。偶尔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互动不够。 因考虑课堂教学进程,教师对部分学生作品的演示完全是根据教师的个人观点进行控制的,学生不一定认同,也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个别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稍低,在画图过程中乱涂乱画,对部分工具的使用不得要领。 3思改: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师应耐心引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避免学生因畏难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为了避免课堂中常见的气氛沉闷,应尽量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对于教学难点应在课前设计好突破的措施,引导学生按照最便捷的操作程序一步步地学习、掌握。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