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中的三个多好啊!之教学遐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光》中的三个多好啊!之教学遐想.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灯光中的三个多好啊!之教学遐想灯光中的三个“多好啊!”之教育遐想 高启山 听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级六年下册第11课王志坚的灯光。 自学结束,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切入到“多好啊”: 文中出现了“多好啊!”这样的赞叹。一共出现了几次?请你们自学课文,找一找,认真想一想,读了这几次“多好啊!”你什么感受。 学生开始自学,勾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体内容,开始谈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是游客看到天安门广场夜晚灯光璀璨景物的时候发出的赞叹;第二次,是战斗中的郝副营长战斗间隙看书的时候,看到插图中“孩子在灯下看书情景”,非常羡慕的感慨;第三次,仍然是郝副营长,是他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课堂
2、上,学生们通过自学讨论,读明白了三次“多好啊”所在段落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学继续往下进行,教师结合郝副营长的憧憬,引导学生结合“郝副营长点亮书本照亮冲锋道路,最终部队取得战斗胜利”,体会到了到郝副营长为了后代幸福生活而奉献了自己的精神。 如果这篇文章读到这里就算读完了的话,我觉得,这故事几乎就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完全一样的了。 教学结尾,老师又引导学生感知了本文的“倒叙”写法和“首尾照应”的方法。课堂在铃声中结束。 我一边听课,一边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三次“多好啊”,表达上是不完全一样的。 首先,表达主体和场景不一样。第一处,说话人是游客,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美好景色是现
3、实,暗示着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第二处,说话人是好副营长,战争时期的战斗间歇,看着书上的插图感慨,是欣赏,是羡慕。第三处,仍然是郝副营长再说,仍然是在战斗间歇,但是说法不同“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里面,“明儿,胜利,咱们,让,也能”与“该多好啊!”联系起来,就有了以第一次不一样的味道。战斗,暗示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明儿是未来,这是对胜利、明儿的憧憬啊,憧憬之余,给人感受到了“郝副营长”的责任感。“该”字,在这里强调了那种希冀的语气。 另外一个问题是,三个“多好啊!”之间是啥关系啊?果因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是“因”
4、,因为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牺牲,才有了“现在”的“多好啊!”。作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安排了三个“多好啊”,使得“灯光”有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主题魅力。 我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到三处“多好啊!”,以此为问题切入,让学生读懂三次描写“多好啊!”的感慨发出的原因之后,继续围绕“多好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后文郝副营长牺牲、战斗胜利的关系,再去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与第一处游客的感慨“多好啊!”的关
5、系,文章的主题理解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吗?由此,文章的倒叙手法的作用、文章用固定词句做线索的作用,不就一下子明白了吗?郝副营长等革命先烈的羡慕、理想,用用他们生命牺牲变成了现实,这样的抽象道理,是通过具体的“多好啊!”这样简单话语的反复出现和细微差异而表现出来的。 于是,“多好啊!”反复下出现的形式特点对内容表现所起的作用,学生便有所感悟了。 接着,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体会“照应”的作用:倒叙开头,偏偏安排在了“清明”,结尾再回到“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为啥照应啊?因为我怀念他,因为他们为了“他们的理想我们的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精神怎能不让人怀念、铭记、承
6、传!这样的教学,学生能不感受到语文的味道吗? 我又想到了当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一文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瞎想。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在搞内容的繁琐分析。现在,我们要回归语文教育本源,开始强化语言表达学习。但是,语言表达学习,等于“表达方法”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吗?昨天晚上,我参加了“鲲鹏小语”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位网友的话切中了要害:“有人为了强化语言表达,将原来的内容分析变成了表达形式分析”,我想如果是这样,语文教育效益同样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孤立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言形式,学生照样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枯燥难捱,语文素养照样不能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反复提到了“兴趣”的问题。我们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怎么
7、样让学生感兴趣?我觉得,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让学生尤其是让小学生感悟、体会到“这样写,真的很有意思啊,真的很好啊!”同时,产生一种羡慕感。“这样写,多好啊!”,这是语言形式教学应该教学应该落实的第一个目标,是语文学习的美妙体验。第二个目标,就是“我要是也能写这样,该多好啊!”,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产生对作者“这样写的羡慕和憧憬”。第三个目标是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兴趣和动力,那样,他们投入,就努力。最终,他们才能在将来长大的时候,切实体会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多好啊!” 要让学生体会到“多好啊”,就需要研究语文的形势与内容的关系,研究语文形式是如何表现内容的,这样的形式对表现内容与别样的形式有啥不同?这样的形式在表现内容上又怎样的好处。 我跟老师说: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言表达学习,需要往孩子们成长的货车上“加油”,而不是“加载”,为的是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愉悦的去学好语文,而不是现在教给他们很多知识,让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想过早夭折。 老师,您是否在引导您的孩子,再跟您学习小学语文的日子里,每天都在感觉“人家写的多好啊!”在不断产生“我要是也能写成这样该多好啊!”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