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305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评价 实验小学 上官慧霞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有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

2、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1.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在理解“持之以恒”这个词语的含义时,课件设计了水滴从岩石上方不停地往下滴的镜头,配上滴水的声音,辅于教师声情并茂的

3、朗诵,持续一分钟后这时间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已经足够长了,所有学生都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在强化“滴水穿石”精神的时候,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头像和音乐,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一下子把学生的兴奋点提到最高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3.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

4、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对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能及时给予充分是肯定,当学生听了真切的滴水声后,当谈及自己的感受时,有学生说到水滴接连不断日久天长地滴在同一个地方时,可以说他把石头中有一

5、圆洞这一奇观的成因已说得很好了,可我并没有做到大力表扬学生思考的完整周到,可见我的备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课上还是以我的教案为中心。 二、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学生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只找了个别学生来读出了能体现出三位名人具有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却又忽视了整体的朗读强调,因此对一些能体会出锲而不舍精神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三、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中,我对雨水的讲解有些别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