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337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笔记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态变化笔记整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必背部分: 定义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熔点 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定义: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如:海波、冰、石英、金属、盐等 2、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 晶体 熔化 固体分类 3、晶体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固液共存。在熔点或者在凝固点时物质可以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4、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熔化条件 定义 凝固 凝固点 定义: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凝固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定义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凝固的过程: 1、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2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3、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凝固过程放热。 1、定义: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叫非晶体。 2、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晶体熔化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定义 条件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缓慢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 1、液体自身的温度。 影响因素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小。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 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会影响沸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现象 至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前气泡是由大变小。 规律 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注意: 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 1、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2、都要吸热。蒸发制冷。 蒸发 汽化 分类 定义 条件 影响因沸腾 素 1 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2、夏天自来水管水缸表面会出“汗”。 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易错点: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人无法

4、用肉眼看到,肉眼看到的是空气中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白气”是液体,不是气体。 降温 液化 方式 现象 围冒“白气”。 4、冬天,窗户内侧看见模糊的“水汽”。 5、冬天,室外看见的雾。 1、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装入钢瓶中,以液加压 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2、“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而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卫生丸;钨丝升华;干冰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灯泡内侧变黑,霜的形成,雪的形成。 具体过程 升华 凝华 定义 举例 定义 举例 形态 物态 变化 液化、凝华 液化、雨 凝华、熔化

5、 露 雾 霜 雪 液化 液化 凝华 凝固、凝华 云 自然界的水 高空中的水蒸气的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最后下落时,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 在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花草上液化成小水珠 在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花草上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 冬天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珠凝固成小冰晶,与原来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一起下落成雪 2 理解部分: 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 图1 晶体熔化图像 图2 非晶体熔化图像 图3 晶体凝固图像 图4 非晶体凝

6、固图像 图5 液体的沸腾图像 分析: 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图2为某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熔点。可以比较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图3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当温度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

7、F阶段为凝固过程,虽继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凝固过程为固液混合态;FG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固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下降。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图4为某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一直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图5为某液体的沸腾图像,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t0时开始沸腾,温度t0为该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后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二、沸点的知识: 1、液态氧的沸点-183,固态氧的熔点时-218.-182时,氧为气态。-184时,氧为液态。-183时,氧可以是液态、气态或气夜共存状态。以水为例:固态 0 液态 100 气态

8、2、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三、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的温度低于40. 3、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四、液化放热: 3 1、北方的冬天,室内的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五、升华和凝华: 1、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南极地区以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处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3、用永久

9、了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成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4、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5、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六、温度计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SI单位:开尔文。3、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T27

10、3+t。4、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种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2、构造:上端为内径很细的玻璃管,下端为玻璃泡,玻璃泡里装有液体,在玻璃管外壁上标有温标和刻度值。量程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值。3、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 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液体温度 计的种类 原理 液实验室温度计 体的热胀寒暑表 冷缩 体温计 水银 酒精、 煤油 酒精、 煤油 所装液体 量程 -20 110 -30 50 35 42 0.1 有缩口 1 均匀

11、内径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1 均匀内径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分度值 构造 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前: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确定零刻线。使用温度计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对数据的影响:俯视示数变大,仰视示数变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