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带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426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幽州台歌》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登幽州台歌》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带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带答案登幽州台歌 1、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古人,再想到来者,不禁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5、“前不见

2、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7、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3、 8、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 9、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10、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