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672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相》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优质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蜀相优质教案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姓名 年级学科 蜀相 王志敏 高二语文 工作单位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教材版本 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

2、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但仍有不足的地方。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2.知人论世 3.诵读 4.整体分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对联导入: 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一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视频“范读” 营造一种氛围,用来“冲击”学望。 回答:诸葛亮 诗歌本身的欲进而产生了解起学生的兴趣,用对联引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指导: 学生独自朗

4、诵,分组朗诵,生,使学生受到要想有感情地诵读一首诗,举手范读朗诵。 感染,读出那种必须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准学生整体感知,体味诗歌深沉和感伤。 只有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 确又深透的理解的基础上。的感情基调和韵律 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 二 知人论诗 知世论诗 作于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三诗歌分析: 1

5、. 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回答: 理清诗歌的结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构 哪几联在写景? 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 2. 第二联中“自”、 “空”“第二联写祠中之景。其中包学习如何去做如何理解? 3. 分析本诗的关键句。 含着诗人的感叹。“自”与“空”炼字题。 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 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 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 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 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五、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诸葛思考诗人和诸了什么内容? 亮一生的伟大

6、功绩;诗人专程葛亮的共同之为凭吊诸葛亮的祠堂,自然要处 想到他的生平:诸葛亮感念刘 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 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 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 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军中。这样的辉煌业绩,被诗 人用两句话概括出来,既有高 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 想内容。” 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 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体会并作笔记 老师补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毕竟没有实现,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包含了无限惋惜。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

7、来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为之痛哭流泪。而杜甫的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载,时隔四十多年,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就曾吟诵过杜甫的这首诗。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正要收复祖国山河时,不幸病危,临死也曾吟咏过这两句诗。这一方面说明了杜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浩然正气激动人心。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四总结 整体感知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8、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 。 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六、教学评价设计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

9、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板书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乐景衬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寓情于景寂寞伤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教学反思 本首古诗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蜀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蜀相对于未酬者既是颂词又是挽歌,那么在学习过程中

10、一定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对英雄的这种赞扬,敬仰的心情。 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和以往教古诗的环节是一样的,先读后悟再读,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然后让学生介绍对诸葛亮的了解和他的一些故事,增强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读诗时感情才能更到位。在先读的过程中我没有过于强调读的感情,只是注重节奏和语调,但在理解完每句诗后经过我语言的激励和渲染,学生的那种感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后两句的朗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时间的局限性我对课堂全面性还是把握不当,在让学生合作理解中,我并没有参与其中,以至于学生理解的效果不好,还出现了一些小笑话,但我觉得放手理解一定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还讲了诸葛亮的是如何辅佐先帝和后主的,都做了哪些丰功伟绩的,但诗的个别理解挖掘的不够深,如没有引导问;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了作者的心情以及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是有很多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去完善上好每堂课,向40分钟要效益,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