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695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湖教学设计6课西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陶静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2、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师:有哪位孩子认识他是哪位大诗人? 生:宋代大诗人苏轼。 师:你能猜出他的眼中正凝视着什么? 生:不知道! 师: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齐读课题。 今天,孩子们想不想一起穿越时空

3、的隧道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杭州西湖仔细的神游一翻? 生:想!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当地有位细心的导游为我们准备了三条线路,那就是“远眺、近赏和夜游”。 1、师:首先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西湖的山。 师:仔细看看,这些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师:其实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 近处的山是绿色的,她的颜色显得特别的; 而远处的山变成了青色,并且颜色越来越。 谁来读读这句话 陶老师已经看到了山的浓和淡,谁再来试试? 我们女孩子的声音很柔美,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 男孩子开始跃跃欲试了

4、,我们男生也来比一比 2、师:这些山真的很美,那我们来看看,近一点的是什么呀? 生:西湖的水。 师:看看,这西湖的水,特别的 生:平静。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犹如 师:从这个词我们知道,这是一句它还可以换什么词呢? 生:就像。好像。 师:是的,谁来用犹如说一句话呢? 生: 师:谁来读一读西湖的水,读出她的平静与硕大。 这个湖有我们教室这么大了,谁再来试试已经要盖过我们的操场了,还有谁想试试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孩子们仔细看,如此硕大的银镜把谁给吸引过来了? 生:白鸥。 师:仔细看图,白鸥是怎样从湖面上飞过的?它完全碰到水的吗? 生:没有,只是有一点碰到水面。 师

5、:对了,这就是掠,轻轻的从水面飞过,谁来读一读?被白鸥大破的平静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怎么样呀? 生:一闪一闪的 师:是的,就想阳光下的珍珠一样,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非常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非常棒,谁能把这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山的浓淡变化,水的静动不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如此秀美的西湖,有哪些令人陶醉的景点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有哪些景点,用笔把它圈出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生:六句。五句。六句。六句 师:这段话共有六句,最后的感叹号也算一句,数

6、错的人再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点? 生:湖心三岛。孤山。白堤和苏堤 师:老师在网上找了这些景点在西湖中的位置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是孤山,那它东边的是西南的是这个像田格的是小瀛洲,这个是这个就是。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的四周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师:对了,它的一圈是绿色围成的,谁来读读这一句这个“镶边”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沿着它的边缘围起来的 师:是的,这就是镶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刚刚站在西湖边上,现在我们往西湖中走一走,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山 师:什么样的山? 生:葱绿的山 师:这座山怎么样? 生:格外秀美典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嗯,这座孤山

7、很秀美,谁再来试试陶老师好像看到了雨后的孤山,在十里明湖中,显得很秀美典雅,就像我们女孩子一样,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看过了山,我们再看看它两边的堤怎么样?他们怎样的浮在水面呀? 生:轻柔 师:就像绸带一样,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一段丝绸,小朋友们看看,这丝绸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轻。很柔。风一吹,它就飘起来了 师:是的,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到它的轻柔?真像仙女姐姐手中的绸带呀,很轻盈,谁再来试试?我感觉要是来一阵风呀,这两堤就被吹走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我们继续向湖中心走走,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湖心的三岛的?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练读这几个景点,过会把你最喜欢的景点给大家读读。 生自由练

8、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的读了这么多的美景,当他们与山和水连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生1: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山。 生2:我看到了湖中云和山的倒影。 师:是呀,这些天上的,地上的,还有水中的倒影结合起来就像来到了? 生:仙境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我好像走进了这美景中,谁再来试试?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在仙境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到了这些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生:激动。 生:愉悦。 师:是的,把这些词都合在一起,用我们书中的词来解释就是? 生:心旷神怡 师:是呀,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 生: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师:我们在来仔细看看西湖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

9、看一看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谁能用这句式说一句话?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都不想走了。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把家般到这里。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觉得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师: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果然,杭州素有生:“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白天的西湖如此美丽,听说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孩子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番?请孩子们闭上双眼,跟我来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各位游客们,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生:我仿佛感受到自己坐在船上,清风拂面。 生

10、:我仿佛看到了月色下的西湖,在许多华灯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灵动。 生:我仿佛听到了西湖边有人在弹奏悠扬的乐曲。 生:我感觉自己已经来到了天堂。 生:我仿佛还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师:孩子们说得实在是太棒了!老师将这最美好的时光送给你们! 夜西湖美景 看着古典的画面,听着优雅的乐曲,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孩子们试读指名读 师:哪位孩子能迅速的找出这段话当中哪句是比喻句?比喻词是哪个? 生:岸边的华灯倒影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比喻是“宛如。” 师:老师不禁想问:“这湖中真的有银蛇吗?” 生:没有,而是华灯倒影在湖水中的影子。 师:那课文中有多少词语是宛如的近义词呢?迅速的找一找! 3生:

11、口头造句。 师: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 “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由此看来,聪明的孩子请告诉我,这篇写景的课文采取了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呢?真是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 五、感受美景,迁移积累: 1、师:读着这么美的语言,看着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想起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夸夸我们的西湖呢? 生:美轮美奂、景色秀丽、山清水秀、高山流水、锦绣河山、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烟波浩渺、青山绿水、江山如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我想此时此刻,西湖已不属于杭州,而是捧在我们心中的明珠,孩子们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和苏轼一样都藏着“西湖”。 师:让我们用自己最深情的背诵来温柔的抚摸一下这颗璀璨的明珠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