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一组钟面,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学生交流后汇报。 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
3、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学生汇报。 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时间 活动 7:45 9:00 做完作业 9:15 10:30
4、 看木偶剧 10:50 小组讨论: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接推理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排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
5、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 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 检验结论。 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读一读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 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连一连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作息时间表。 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考的培养。 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