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739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十则说课稿论语十则说课稿 汨罗市红花乡初级中学 袁 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叫袁灿,来自红花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论语十则,本节课以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为依据,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下面我将具体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

2、、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材简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

3、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 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4、 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背诵课文;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则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

5、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方法 教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

6、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

7、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

8、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学依据: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

9、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

10、排,主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前五则。本次说课内容即针对第一课时而设计。由论语的影响地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层层推进,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故事入手导入。 2、介绍论语及孔子。学生说,教师补充,强调论语及孔子的文学地位。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在学习前篇文言文童趣的基础上

11、,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读准字音;注意句读;把握句意;提出疑问;朗读背诵;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师生对话,解答疑难。 对于一些在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中进行交流、解答。 教师强调重点词语,连词成句。 1、时,按时,时时; 习,温习、实习;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

12、友;知,了解; 愠,恼恨、怨恨; 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温习; 故,旧的; 3、思,思考; 则,就;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敏,聪敏; 好,喜爱; 耻,把当作耻辱; 5、默,默默地;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导; 背诵并默写 学生整理知识,利用大屏幕检测。 1读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_ 学而不思则_ 思而不学则_ 松柏之后 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的括号内画“”。 论语十则 Aln Bln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 Byu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yu Bshu 3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后

13、括号里。 学而时习之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 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学而不思则罔 A蒙蔽 B无,没有 C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 A呼,差不多 B危险 C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_ 作者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根据是_ 5对下列句子,都有四种翻译,选出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学而时习之 A学习了,但要按时复习。 B学习了知识,却不按时温习它。 C学习了知识,并且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D学习并按时做好练习和预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D选择并学习 归纳整理,复习巩固。 五、说教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