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833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力教案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重力教案 教师:马 颖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力 *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 通过对重垂线校准

2、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已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橡皮、笔袋、笔、笔记本、手表、钥匙、实验报告册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2教师:课件、小黑板、弹簧测力计、天平、钩码、重垂线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鼓掌,通过分析手掌感觉痛的原因来复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着组织学生

3、向上抛橡皮,通过分析橡皮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来复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最后提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力使橡皮向下运动的吗?”,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新课。 2学习重力的由来 播放课件,学习万有引力,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的,即彼此吸引且力的大小相同,从而使学生轻松体会“地球吸引人,人也吸引地球”等类似现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5页,学习重力。师生共同计论得出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3探究重力的大小 分析重力作用效果,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由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自然过渡到重力的三要素,指出首先探讨重力的大小。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4、猜想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把学生认为可能的因素板书在小黑板上,根据公式合并一些猜想类型。说明:“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就先选择一个因素来探究,就选刚学习过的质量吧!” 组织学生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各实验小组,适时点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作出G m图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评估,提炼出结论。然后再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交流,进一步归纳出结论。每个大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得出G = mg的表达式,并利用此公式进行口头练习。 4认识重力的方向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出“竖直是与水平面垂直”,让学生讨论教材57

5、页的“想想议议”得出“向下”是指向地心。 组织学生用重垂线检测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由此使学生充分理解重力的方向。 5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心,了解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由课件拓展知识重心降低可以增加稳度。 6交流小结 请学生自由发言,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7板书设计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第二节 重 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6、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即:G/m = g或G = mg G 重力 牛顿 m 质量 千克 g = 9.8N/kg g = 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与水平面垂直 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重力说案 教师:马 颖 二0一一年十月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重力说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第二节。第一节刚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在本节就要使用该仪器

7、进行探究,而本节的核心内容“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内容如压力、压强、浮力等又与本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的学习可谓既承前又启后。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配有8幅形象生动的图片,增强了直观性和可读性,符合九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再加上相关事例十分普遍,趣味性强,极易吸引学生参与思考。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对物理实验充满着好奇性和兴奋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应用研究

8、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他们在学习本节之前刚学习了对mV图象的处理,用类似的方法来处理Gm图象也就较为容易,这样的“学情”较利于本节的学习任务驱动。另外,“重力”知识学生早就领略过,这就更利于本节的教学。 三、教学策略、方法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如果由教师全面讲解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现代培养人才的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价值取向,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本节内容选择以突出“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为重点、以学生动手检测“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

9、?”的实践活动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讲授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本节的学习任务共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学习重力的由来,主要采用播放课件,阅读教材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第二部份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主要采用学生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处理数据、描绘图象,最后归纳、交流结论的方式进行,即探究式学习形式;第三部份理解重力的方向,主要采用播放课件、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检测“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的方式进行;第四部份认识重心,主要采用播放课件的形式进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力 *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 通过

10、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重力的现象 * 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已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图象处

11、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橡皮、笔袋、笔、笔记本、手表、钥匙、实验报告册 2教师:课件、小黑板、弹簧测力计、天平、钩码、重垂线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鼓掌,通过分析手掌感觉痛的原因来复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着组织学生向上抛橡皮,通过分析橡皮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来复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最后提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力使橡皮向下运动的吗?”,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新课。 2学习重力的由来 播放课件学习万有引力,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的,即彼此吸引且力的大小相同,从

12、而使学生轻松体会“地球吸引人,人也吸引地球”等类似现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5页,学习重力。师生共同计论得出重力的施力物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是地球。 3探究重力的大小 分析重力作用效果,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由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自然过渡到重力的三要素,指出首先探讨重力的大小。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把学生认为可能的因素板书在小黑板上,根据公式合并一些猜想类型。说明:“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就先选择一个因素来探究,就选刚学习过的质量吧!” 组织学生根据桌上提

13、供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各实验小组,适时点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作出G m图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评估,提炼出结论。然后再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交流,进一步归纳出结论。每个大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得出G = mg的表达式,并利用此公式进行口头练习。 4认识重力的方向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出“竖直是与水平面垂直”,让学生讨论教材57页的“想想议议”得出“向下”是指向地心。 组织学生用重垂线检测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由此使学生充分理解重力的方向。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

14、,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5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心,了解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由课件拓展知识重心降低可以增加稳度。 6交流小结 请学生自由发言,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7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重 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即:G/m = g或G = mg G 重力 牛顿 m 质量 千克 g = 9.8N/kg g = 10N/kg 3重力的方向

15、:竖直向下 与水平面垂直 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评 案 教师:马 颖 二0一一年十月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评陈娅老师的光的折射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马颖 在本学期学校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我听了一节陈娅老师的光的折射新课教学,现把听完课后的感想表述如下: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

16、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 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筷子插入水中变弯的真实情景导入

17、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

18、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如:在解释折射成像原因时,巧妙地应用类比的科学方法从引导学生回顾反射成像的原因到学生类比推导出折射成像原因,整个过程轻松流畅,既注重了科学方法的渗透,又轻松地突破难点。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千教网() 百万份课件,学案,试题全部免费下载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比如,教师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平时见惯不惊的光学现象自己探究得到一些初步的折射知识。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

19、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课堂小结部分的设计精巧,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通过播放流行歌曲配上物理光学折射歌词的方式小结光的折射规律,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

20、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不要盲目相信眼睛所看的现象,还应有科学慎密的思考。 四、教学建议 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还可适当加强,课堂小结部分可以适当简洁明了些。 千教网() 打造全国最全最大的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