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900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雨霖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霖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雨霖铃导学案 语文必修4导学案 时间: 小组: 编号: 姓名: 评价: 雨霖铃导学案 1、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读课文,做到心临其境,仔细品味语言。 1、 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 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1、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2、写作背景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一、自主学习 1、朗读指导: 寒蝉凄切要拖

2、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 2、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探究讨论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3、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1 语文必修4导学案 时间: 小组: 编号: 姓名: 评价: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三、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

4、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

5、的一项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

6、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2 语文必修4导学案 时间: 小组: 编号: 姓名: 评价: 雨霖铃导学案 参考答案 1、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2、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

7、、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鸣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4、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明确:当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 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

8、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 “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 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 中。”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这两句“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这里通过“兰舟催 发”这个场景,抒发了作者不舍之情。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明确: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

9、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全句写景,又写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 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

10、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7、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明确:推想到离

11、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3 语文必修4导学案 时间: 小组: 编号: 姓名: 评价: 明确:因为词人深沉地感到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以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参考答案:1.C 2.D 3.C 附: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

12、”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

13、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注释: 潇潇:雨声急骤;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江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苒苒:渐渐地; 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淹留:久留; 顒:抬头; 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争

14、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雨霖铃鉴赏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的情景,下片主要想象离别后的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

15、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 4 语文必修4导学案 时间: 小组: 编号: 姓名: 评价:

16、 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

17、”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

18、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