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颐和园教学设计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我学习”、“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在读中去感悟,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了都会得到发展。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在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
2、教学走一个来回: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的美;反过来,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并通过小练笔进行迁移运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18课 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
3、的智慧才干。 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在两课时内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一个来回: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的美;反过来,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并通过小练笔进行迁移运用。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中长廊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1 教学重点:引导学
4、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受长廊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1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一、揭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师:北京有一个出了名的古代的皇家公园,现在它已经是世界遗产,里面那条很长的廊还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它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师:在这里,应该选哪个?为什么? 师:谁要在这颐养天年呢? 师:太后除了要在这颐养天年,作为统治者,她还有什么愿望呢? 师:这个寄托着美好愿望的园林,是我国至今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知道了这些,你会怎么读课题。 过渡句:让我们跟着作
5、者到了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大公园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师:到了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大公园,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呢?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边读边把相关句子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呢? 生: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师根据生的回答板画。 师:这么多的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的?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生:说四个过渡句。 2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你又什么发现?(手指课件句子提示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用过渡句连段成篇,多妙的写法啊。我们也按这样的顺序去游览一番吧。 师:绕过大殿,就来到了 长廊 。“廊”字是个
6、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廊上这些画着图画的长方形栏板是什么? 生:齐读“横槛” 师:接着看,这是 万寿山 这里有两个地方特别突出,是 佛香阁、排云殿 师:你能认出哪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吗? 生:上面的是佛香阁,下面的是排云殿 师:“上,下”这两个方位词准确地告诉我们了。 师:我发现佛香阁的佛是个多音字,大家都读对了。为什么要读佛呢? 生:因为里面有佛像,仿佛时才读佛。 师:你很会读书,联系意思来读,这可是学习的好方法。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佛香阁” 师:写“殿”字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大家一起来书空。 这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特别是那高高耸立的佛香阁,据说无论从颐和园的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它。
7、师:出示昆明湖图片)现在来到的是 昆明湖 。 昆明湖上哪些景物吸引你呢? 喜欢这些美丽的景物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想着样子再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齐读词语 师:刚才我们跟随着作者按顺序游览了颐和园一番,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美丽。 师: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的?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那除了这一句,还有吗,谁发现了?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又是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你也可以画下来。 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首尾段 师: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段都在赞美颐和园,这种写法叫首尾 呼应 。这样的文章结构是 总 分 总 我们再把刚才那四个过渡句
8、也连起来看一看 师:这样一读书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变得怎么样啊? 生:缩短了、变少了。 师:如果这样给你介绍颐和园,你能感受到它的美吗?还得怎么样?(详细介绍,还得有具体描写) 生:还得有具体描写。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具体描写去细细地游赏一下它的美丽吧。 三、学习长廊这一部分 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 长廊 。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重点的字词画出来。 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呢? 生:它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4 师:这句子中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它很长? 生: 师:像这样列举具体的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做 列
9、数字 。你能读出它的长吗? 生1:读该句 生2:读 全班读 师:这么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什么感觉啊? 生:一眼望不到头。 师:请你把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给读出来吗? 生1:读该句。 师:隐隐约约还看得到头,12小组跟34小组比赛,看哪个组把它读得一眼望不到头 12小组读,34小组读 师:这次长廊真是长得望不到头了。同学们,除了长它还有什么特点? 生:长廊每一间的-很美。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长廊美在哪里,拿出笔把它画出来,写下来。 生:自由读该句 师:长廊美在哪里? 师引读:长廊很长,廊内的画很美,廊外的风景更美,瞧,长廊两旁 微5 风 。 师:看得出你们也被廊外的自然美景吸引住了。你看,廊内
10、的艺术美,廊外的 风景美 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长廊也因此成为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再看长廊好吗? 绿漆的柱子-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使人神清气爽。”) 生齐读 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课件出示:“先 整体看 ,再 看廊内 ,最后 看廊外。”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某一个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 顺序 。作者正是有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联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四、总结,引入小练笔: 师:那你愿意当个小导游,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用上方法、有顺序地给我们介绍下一个景点的美景吗? 师:作者在介
11、绍每个景点时,都先用过渡句告诉我们景点变化了,你也先写一句表示地点转化的句子,从哪里转换到哪里啊?你可以模仿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写。 师:谁来说说你的地点转换句 指名交流 师:来到了玉带桥,你想介绍它的哪些方面内容 指名交流 生自由练笔后交流练笔。 【设计意图: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6 识层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读”、“品”、“写”有机结合,融于一体。】 五、作业
12、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诵第二段。 3、小练笔。 设计思路: 颐和园一课,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于是在教学时,重点放在长廊的教学上,品读了长廊的艺术美和风景美后,学生对长廊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便抓住文章的叙述层次“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的顺序,让他们从写作的角度再认识。我最后归纳总结出作者三看长廊的这种按顺序描写某一景点的方法。有了这一方法的引路,又安排了课堂小练笔,及时运用和巩固所学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写结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