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943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章测试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

2、.价格; 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

3、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4、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

5、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

6、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23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4.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5.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6.资本的周转

7、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7.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28.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2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8、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31.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3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33.生产成本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9、 D.物化劳动的耗费; 34.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35.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36.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38.成本价

10、格是由( )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39.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40.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

11、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 A.社会分工; B.社会化大生产; C.自然经济; D.经济危机; 7.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 A.竞争实现的; 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12、 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8.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9.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 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 D.是价值的源泉;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1.产业资本主要是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 A.

13、工业; B.农业; C.采掘业; D.物质运输业; 12.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 B.揭露了资本的真正来源; C.揭露了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D.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1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固定资本; 14.产业资本循环是( )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5.资本周转速度与( ) A.周转时间成正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 C.周转时间无

14、关; D.周转次数成正比; 16.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 17.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 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C.正常的停工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1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 A.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 B.划分的目的不同; C.划分的意义不同; D.划分的内容不同; 1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比重;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速度; 20.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 A

15、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 C. 物质要素的更新方法和时期不同; D.价值的回收方式不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A.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商品生产中的所用资本; C.商品生产中的所费资本; D.商品生产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22.生产成本的形成( )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耗费资本的增加额; 23.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

1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4.利润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利润率经常小于年利润率; B.利润率不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年利润率受资本固转速度的影响; C.利润率经常大于年利润率; D.利润率等于年利润率; 2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预付资本数量的多少; 只计算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全部预付资本,不仅包括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在生产中使用但暂时还没有消耗掉,还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显然,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

17、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要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进行,就必须把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劳动等于自己做老板,劳动力就是帮他人打工。 因此: 劳动创造的价值=工资+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又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个别资本总额就越大。但资本积聚也要受到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增长总量的限制,同时也要受到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它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来实现,也可以由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大的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第一,资本积聚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表现为资本“增量”,因此,随着个别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合并或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