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958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整理:刘效芬 审核:初三语文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 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

2、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提出论点。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为设喻,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发出的论点“舍身而取义 者也”,亦即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求利益,不择手段。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厌恶。 患:祸患。辟:同“避”,躲避。 译文:

3、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莫:没有。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通过某种方法就

4、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1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分析论证,亦即逻辑推理论证“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的过程。 作者第一步推理是:虽然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因为我所厌恶的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我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有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作者第二步推

5、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来论述: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干呢?接着转入正面阐述: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这种人就是“君子之人”,君子之人的存在,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义”的存在。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第三层,是说人人皆有“义”。这一层运用的层进论证法,与上文也是层进关系。前文已论证“义”的存在,这里使主

6、题升华,证明“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 第二部分,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这里指的是饭。羹:带汤汁的肉。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与:给。 行道之人:指过路的饥民。蹴:践踏 译文: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他,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这一部分运用举例论证法,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而”“蹴而”而与之,则“行道之

7、人”“乞人”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证明“义”的普遍存在。 第三部分,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 为:为了。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与:同“欤”,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

8、”“么”。 译文: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为:为了,后省“之”。 译文: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 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 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 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 12此

9、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这一部分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的丰厚俸禄不应接受。为什么接受呢?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但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于是两次举例论证的运用,再次深刻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最后一句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此之谓失其本心”,这“本心”就是我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

10、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因此,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3 为“亚圣”。 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通假字 1.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 万钟则不

11、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三、理解性默写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四、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

13、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