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965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的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什么是“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怎样提出他的主张的?有何好处? 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什

2、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 义;不义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6、怎样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不论

3、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这种思想的局限性:这种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7、写出第一段的评注。 第一层: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证,阐述了义重 1 于生的道理。 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

4、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8、 “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化用成语是什么?用这一生动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嗟来之食。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 9、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在本篇中又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说明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

5、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10、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1、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第一段哪句话?不“失其本心”有何重要意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说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12、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找出两组并说明其好处。 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

6、”对比,这样互相比较,突出强调“本心”的重要性,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遗臭万年。请举例一一加以验证。 舍生取义之人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也不投降元兵舍生取义、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如,秦桧勾结金国、害死岳飞,见利忘义、遗臭万年。 14、写出第二段的评注。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

7、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既 2 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15、本心指什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主要指羞恶之心 16本文的主旨 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17、“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这句话你读后有何感受? 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的宴安之时,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一样,他们确实是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因此,孟子指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不但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刻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干不合礼义的事情,要时刻保持本心,重视义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